第21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标志,欧共体的发展和影响;日本崛起的背景、原因、表现、影响;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倡导人、标志、特点、历史影响;了解美欧关系、美日关系变化的史事;(2)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亲自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2)通过创设重大国际事件为情景,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国际、国内焦点,并具备一定的洞察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认识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的增长,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谈话法、比较法、分析法、讨论法、情景再现;2.针对本章知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多、国际关系复杂、时空跨度大的特点,在讲述时可采用分开与整合的方法。将该课的主要问题变复杂为简单、生涩为通俗,以方便面学生理解。【教学内容】1.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是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成立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联合过程: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影响: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欧洲共同体增强了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爱心用心专心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①二战后,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②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井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③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④日本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⑤日本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⑥日奉还提出“贸易立国一出口第一”的口号(2)结果: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影响: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亦有摩擦。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化格局发展。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