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一、什么是行书?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三、行书中有哪些因素感动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一、什么是行书?行书,或叫行楷,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相传是在后汉末年所创。从晋以来,多数书法家都兼工行书,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羲之及其《兰亭序》。•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颜真卿50岁时书。计23行,共234字你觉得这幅作品写的怎么样?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真卿(709-784),汉族,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山东,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故又称“颜平原”,官至“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对后世影响极大。宋代的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学颜体颜真卿简介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戍、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扬县开国侯真卿。创作背景及文章内容755年,北方广大地区的藩镇军阀安禄山发动叛乱,很快就南下攻占了东都洛阳。当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他的从兄太守颜杲(gao)卿分别在山东、河北境内起兵讨伐叛军,颜杲卿的幼子季明往来平原、常山之间做过联络工作。不久常山被叛军攻陷,杲卿父子被俘,先后被害。所以颜真卿为文致祭。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创作背景及文章内容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创作背景及文章内容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创作背景及文章内容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又称《祭侄季明文稿》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纵20.8厘米,横75.5厘米,书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颜真卿50岁时书。计23行,共234字《跋》元鲜于枢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好在哪里?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行书中的节奏感行书中的意境美情感三、行书中感人到底因素有哪些?颜真卿的书风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他的书风是一种钟鼎坐堂、正大光明,丰厚、雄浑,气势非常大,当然里边也有刚烈。但是颜真卿他其实又有另外一方面,他融会各家,他真草隶篆,他能把前朝的各种东西融会。他所首创的那种叫做中锋行笔,逆笔启动、中锋行笔,那种藏头护尾的风格,都吃墨很深了,所以显得非常的雄浑有力。这个当然跟盛唐之音是有一种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是盛唐之音的一种符号象征。•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1、行书为什么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青睐?2、行书中哪些东西感动人?三、行书中感人到底因素有哪些?•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线条节奏运动《祭侄文稿》线条节奏随着作品的展开而不断改变。开始时线条沉稳、含蓄、笔画断开,随着连笔增加,速度加快,但一些连续性极强的线条之间,总有些点画断开的字作为隔离带,以至使作品在总体节奏不断趋向奔放、疾速的同时,隐含着抑扬的交替。当然,每一次循环都把整体节奏推向更激越的一个层次,作品最后在线条无法遏止的推移中结束。作品线条的外部运动和内部运动都包含了丰富的层次和极为细微的变化。它展示一种连续的完整的过程,展示了一种运动在某种精神背景支持下演变、推移,以至达到另一种无法预想的节奏状态的过程。从作品的起端无法推想它的结尾,更无法推想它在延续中的一切变化。这是手稿、信札类作品与写本类作品在节奏上的区别。《祭侄文稿》等作品中的线结构与运动节奏取得了很好的呼应。点画断开的单字使字间空间与行间空间融成一片,成为一些相对稳定的字内空间的背景,但是当线条连续性增加时,字间空间时而与字内空间融合,如“都尉”、“何图”、“无嗟”等,从而转入另一种空间态势,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