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的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2.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3.了解唐代七言古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2.鉴赏"梦游"的仙境。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鉴赏、背诵、讨论教学步骤和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试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字面上的意思,了解诗歌的脉络。一、课前引入1.李白的故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2.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二、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史1.《诗经》和《离骚》2.汉魏五言古诗3.唐代诗歌概况4.宋代诗歌概况三、听读后再朗读课文,引导划分诗歌的节奏和纠正字音四、课文学习1.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争取背诵2.看注解,理解字面上的意思3.讨论:诗歌的脉络是什么?(板书)4.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大意。五、小结和课后迁移训练1.指名学生小结课文的内容;2.结合教读提示,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鉴赏课文,背诵全诗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一、课前引入二、课文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分析:一难求,一可见,梦游有现实基础。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河南)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斜。分析:以附近极高的天台山相比,更见天姥山的气势不凡。第一自然段:写天姥山的位置和地势。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分析:开始梦游。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分析:山间水,山中猿。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用心爱心专心115号编辑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分析:半山见闻。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千岩:重叠的山岩。万转:山路弯曲不断。不定:没有定向。分析:山花迷人。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殷:(yǐ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