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晋诗三首》教案教学目的: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了解《古诗十九首》。2、领会诗中所表现的忧叹人生短暂、求贤若渴的思想内容和厌恶官场生活、回归清新自然的高尚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2、《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难点:了解叠字、用典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1、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代面。2、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重点提示。3、讨论法。诵读只是基础,要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一、导语设计。传说中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每年只能一次鹊桥相会。同学们,假如横在他们中间的不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天河,而是一条又清又浅的小河但他们仍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时候,你能想象得出他们的别离之恨吗?五言古诗《迢迢牵牛星》向我们诉说了这一切。二、解题1、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间,开始不受文人重视。但五言乐府的流行推动了文人创作五言诗。两汉时期文人多写辞赋,写五言诗并不多,流传下来的就更少。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人五言诗最繁荣的时期,流传的作品也很多,曹操、曹植和陶渊明都是当时的重要作家。2、《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三、研习课文1、学生初读诗文,消除文字障碍。2、再读,具体研习诗的内容及形式特点,突出难重点。①、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句):隔河相望——引第二部分(3至6句):思念牛郎——思第三部分(7至11句):哀伤不见——望结构图:两星现状织女的相思分离的痛苦②、思想内容:对社会,对命运的哀叹。⑶、写作特色:a、“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诗作构思非常精巧,作文线索为引→思→望,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世间女子的离别相思之情。从字面上看,写的是神话传说中的情恨,实际上是借天上之事抒写人间之情,真可谓“字字落笔天上,句句情注人间”。b、叠词——“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例: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用心爱心专心评析: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那阻隔了牵牛和织女的银河既清且浅,牵牛与织女相去也并不远,虽只一水之隔却相视而不得语也,“盈盈”或解释为形容水之清浅,恐不确。“盈盈’不是形容水,它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是形容女子仪态之美好,织女既被称为河汉女,则其仪容之美好亦映现于河汉之间,这就是“盈盈一水间”的意思。“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这句诗用了“盈盈”“脉脉’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一个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意蕴深沉风格浑成,是极难得的佳句。3、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4、引申明代文艺理论家钟惺《古诗归》说:“乐府之妙,在能使人惊;古诗之妙,在能使人思。”面对这首古诗,你能思到什么?解读这首诗的关键应该是“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两句。类似,《诗经.周南.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下文:“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作者借织女思念牛郎,牛郎织女相隔遥远不能见面来表达自己思念爱人,两人不能见面的哀怨的感情。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东汉桓帝、灵帝时,政治极端腐败黑暗,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路,上层士流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