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十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复习策略】l.抓住热点:本专题时代性较强,考生在复习时要抓住热点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重点突破。一方面,考生要关心时政,找准时政热点与本专题知识的切合点。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与中美关系发展之间的联系、江苏代表团访问台湾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联系、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与中国对外开放和新时期外交的联系等。另一方面,考生更要对这些与时政热点有关的知识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比如,考生在复习“中美关系的发展”这一热点时,不但要纵向梳理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整个历程,明确每个阶段中美关系的特征,而且要把中美关系的发展放到整个国际关系的大背景下,去理解中美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2.抓住联系:关干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将是2010年高考命题的切入点。因此,必须正确认识现代中国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新时期,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和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在历经曲折后不断完善和发展,政治、经济的发展既为思想理论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经济基础,又对思想理论的创新和科技的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政治经济的深入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相继产生,而后这些重大的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又推动中国不断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加上几代科学家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上突飞猛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现代化建设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的发展,共同推动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考点预测】新时期的外交、经济建设的成果、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思想理论成果的实践作用、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考点,既是学科主干知识,又与时政热点联系密切,将成为2010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整合】用心爱心专心1考点l、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天l.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2)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内容: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3.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各方面积极性不高,企业缺乏活力。(2)内容: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②所有制: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④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3)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4.对外开放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①从1980年起,先后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②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③1985年以后,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④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用心爱心专心2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3)意义: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