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型新课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三大改造及其实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前十年,“文革”使中国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的史实及其沉痛教训。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史实的学习,培养阅读、理解、归纳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的成就,对比成就与失误,辩证地看待其中的历史教训。重点1、过渡时期总路线,2、中共八大的理论成果,3、左倾错误造成的损失难点理解“一化”与“三改造”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环节说明备注教学内容复习简要复习第二专题内容,导入本专题。新课预习要求学生自主看书,将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完成新课导入解读导语和题目,导入本节新课。单元知识概述①1949—1956年:过渡时期——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2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1953--1956年:三大改造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②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巨大,失误严重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④1978—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程讲授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背景: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济上,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的含义:(2)总路线的主要内容:3.过程:一化三改造(1)一五计划(2)三大改造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采取了加工订货,统购统销等由低级向高级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成功实现对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评价: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使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背景:(1)国内: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2)国际:苏共二十大召开,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2.具体探索:(1)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内容、意义)3.严重失误:原因、表现、危害4.调整:八字方针5.十年建设的成就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经济混乱(学生在教材落实)(1)原因(2)表现2、1973年国民经济——复苏原因:周恩来的调整(71—75)——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原因: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整顿综合思考: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必须正确处理本国矛盾,坚持正确的阶级理论3)必须制定和坚持正确的经济政策。小结作业布置及疑难解答(1)完成练习册上的10道选择题(15分钟)(2)材料题11、12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