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教案:认识物质的量浓度知识整理一、溶液的pH:1、测定方法:a)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或用玻璃棒沾取涂在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普通的pH试纸数值为0~14整数。b)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试纸不能用水润湿。2、pH数学表达式:pH=-lgc(H+)或pH=-lg[H+](中括号代表浓度)a)pH常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数值,它是H+物质的量浓度数值的负对数。b)小写字母p是取对数负值进行计算,因此有pOH——求溶液中OH-浓度对数的负值。二、物质的量浓度:2、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单位是mol/L。计算公式为:c=n/Va)溶质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b)体积指溶液的总体积,单位是升(L)。c)一定量溶质放入1升水中得到溶液的体积不是1L。d)溶质不带结晶水,如胆矾放入水中的溶质是CuSO4,质量换算成物质的量时用160式量。e)一定体积的溶质=浓度×体积=cV,当体积是毫升时,溶质是毫摩尔。f)物质的量浓度通常指该“名称”的化学式浓度(分子浓度),电解质不考虑电离情况。1、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a)溶液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b)两种浓度的比较:溶液表示溶质表示优点质量分数单位质量溶液溶质的质量用于质量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用于物质的量计算c)两种浓度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1000×密度×质量分数)÷摩尔质量(分子量)。d)若密度用国际单位,则上面公式中没有1000。e)两种浓度换算不可缺少的物理量是密度和摩尔质量。三、溶液酸碱性与pH关系:1、水的电离与水的离子积:2H2OH3O+(可简写成H+)+OH-a)在一定温度下,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即c(H+)·c(OH-)=KW,这个常数KW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为水的离子积。b)常温(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1,KW=10-14。c)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是不同的,默认情况是25℃,KW=10-14。d)在100℃时,水的离子积是10-12,此时水的pH=6(中性)。e)在任何水溶液中(酸、碱、盐溶液),水的离子积都是这个常数。f)无论是强酸溶液还是强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是相等的。酸溶液中OH-忽略不计,碱溶液中的H+忽略不计(这里指计算,不是定义或概念)。2、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a)中性溶液:c(H+)=c(OH-)=1×10-7mol/Lb)酸性溶液:c(H+)>c(OH-),c(H+)>1×10-7mol/Lc)碱性溶液:c(OH-)>c(H+),c(OH-)>1×10-7mol/Ld)上述条件是25℃(常温下)。1e)溶液酸性越强,其pH越小;溶液碱性越强,其pH越大。3、有关强酸、强碱溶液的pH计算:c(H+)=10-pHa)一元强酸溶液的pH:一元强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H+浓度。HA→H++A-(酸根离子)。b)二元强酸溶液的pH:H2A→2H++A2-(只有硫酸),H+浓度是该酸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c)两种强酸溶液混合后的pH:总H+物质的量n=c酸1×V酸1+c酸2×V酸2(注意体积单位及对应的物质的量单位),混合后溶液总体积(忽略混合中的体积变化)V=V酸1+V酸2,再用n/V=混合后溶液中H+浓度,最后用公式pH=-lgc(H+)求出溶液的pH。d)强酸溶液稀释:每稀释10,溶液pH上升一个单位,但不能越过7,最终约等于7。4、有关强碱溶液的pH计算:a)碱溶液是OH-,计算时一定要进行换算求出OH-浓度:c(OH-)=10pH-14。b)一元强碱溶液的pH:一元强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OH-浓度。MOH→M++OH-,求出OH-浓度后再用水的离子积(10-14)换算成H+浓度,由pH=-lg[H+]求溶液的pH。c)二元强碱溶液的pH:M(OH)2→M2++2OH-(氢氧化钡),c(OH-)是该碱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求出OH-浓度后再用水的离子积(10-14)换算成H+浓度,由公式求溶液的pH。d)两种强碱溶液混合后的pH:先把pH换算成c(OH-),再进行计算:①总OH-物质的量n=c碱1×V碱1+c碱2×V碱2,②混合后溶液总体积(忽略混合中的体积变化)V=V碱1+V碱2,③再用n/V=混合后溶液中OH-浓度,将结果用水的离子积(10-14)换算成H+浓度,最后用公式pH=-lgc(H+)求出溶液的p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