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材分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往事”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围绕“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这个中心精心选材,将几个并列的生活片段有机结合。尤其是本文恰当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匠心独运地将乍看较为松散的内容凝为一个整体,生动地再现了鲁迅先生亲切感人的形象。本文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尤其文中的“帮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两件事,充分地表现了鲁迅关心穷苦大众的崇高品质。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这部分课文的学习,成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二、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但这篇文章所写内容与现代孩子的生活体验相差甚远,孩子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鲁迅其人了解甚少,文中还有许多含义较深的句子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情,采用了以读为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教学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精读“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两个小故事,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整合文本,在反复的感悟和融情的想象中,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感悟本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四、教学过程:(一)回想画面,呈现主旨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已经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跟随着周晔的思绪再次走进鲁迅先生,走进先生的内心世界。初读课文,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孩子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鲁迅很幽默、鲁迅和蔼可亲、鲁迅先生很善良等等。老师小结:是啊,先生的善良,先生的助人为乐,先生的“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都是来自他内心那颗博大的爱心。(板书:爱)师:就是这样一位鲁迅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作为鲁迅先生的亲侄女当她想到再也不能和伯父“笑谈《水浒》”“趣谈‘碰壁”’了,她再也无法享受伯父的挚爱关怀了,这让她怎能不万分悲痛呢,谁来读读周哗的感受?(多媒体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我用抽生朗读和全班齐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味周晔失去伯父的那份悲伤之情。(板书:周晔)在学生进入情境以后,我把问题引向深入:鲁迅先生十分关心他的小侄女,但是得到鲁迅先生关爱的青少年只有周晔一人吗?有的孩子查过鲁迅资料的可能知道鲁迅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成长。但也会有很多孩子不了解。这是老师及时补充鲁迅先生在世时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文中作者提到的伯父送的两本书,《表》和《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就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救救孩子,帮帮孩子”。他把他的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板书:孩子)1(二)救护车夫,重锤敲击接着我乘胜追击,用一过渡语迅速将课堂引入今天要重点学习和研究的部分。“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也曾经得到先生的这份爱。快速地读读课文“救护车夫”和“关心女佣”的部分。读着读着,把最能够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画出,好吗?”孩子们是不同的个体,打动他们内心的语句可能各不相同。在自主学文后,我给足时间让他们畅谈各自学文的感想,在汇报交流中我紧紧抓住重点语段引导孩子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出示)“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脚里的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抓住这一重点语段。我让孩子们细细研读。一边读,一边看课文的插图。提出问题:如果请你把目光聚集在鲁迅先生身上,先生的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进而引导孩子从“半跪着”这个动词,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关爱。深入挖掘课文我们发现文中有很多细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