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苏州园林》教案(通用3篇)《苏州园林》教案1“三维”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深化研读课文,探究课文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3、品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准确性。教学重、难点:1、苏州园林的图画美。2、从几个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总说和分说。3、语言的准确性。教学设计:“学、导、练”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感知—感悟—感受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要点: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对苏州园林的深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苏州园林图片2、导语: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今日让我们共同品读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苏州园林》,来欣赏苏州园林的建筑美、图画美和艺术美。二、揭示学习目标:1、感知苏州园林图画美;2、探究文章结构方式;3、品味作者深情。三、作者简介与题解: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过《小说月报》等杂志,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创作严肃认真,风格朴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自然,语言凝练精致,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本文是叶老为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是一篇介绍苏州园林及其特征的说明文。四、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1、2段,总说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概括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第3—9段,从多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还不止以上所写。五、合作探究:(一)齐读1—2段,回答问题: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第一段:总印象:标本)2、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第二段:总特点:一幅完美的图画)(二)默读3—6段,探究问题:1、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追求“苏州园林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们如何去做?(四个讲究)2、了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说明的?第3段:亭台轩榭—讲究布局美第4段:假山池沼—讲究配合美第5段: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6段:花墙廊子—讲究层次美3、四个“讲究”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不能,四个“讲究”的顺序依次照应了第3—6段的内容。)(三)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除了上面四个方面的“讲究”,还从其它方面也注意到图画美,快读第7—9段,请从文中找出来。第7段:每一个角落—图画美第8段:门窗—图案美第9段:建筑颜色—色彩美思考:第2—9段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总分关系,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第3—9段分说具体特征,其中第3—6段的四个“讲究”是从局部说明苏州园林特征的,第7—9段的后三个方面则是从细部来说明的。六、拓展延伸:1、作者是根据怎样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作者是根据“总说—分说—小结”的思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分说部分则是根据先主后次,从局部到细部的思路来写的。2、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还有别的思路吗?根据游览的时空顺序,介绍苏州园林的进展史,分类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介绍苏州园林等。七、课文小结: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欣赏和眷恋之情。八、点击中考:见《苏州园林》中考题九、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口头介绍一个学校,或一条街道,或一个村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弄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2、品析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罗曼·罗兰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继续来品味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2、检查上节课后练习题。二、揭示“学习目标”:见“教学要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自主学习(一)自学导纲1、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开似的。明确:作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