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中排列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高中排列说课稿1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排列》,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3第一章第二小节第一课时的第一节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的的基础上进行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体彩,足彩等抽奖活动)。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同时排列数公式又是推导组合数公式的主要依据。这一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的内容。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如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利用“分步计数原理”及“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能够正确理解理解排列的定义,通过“框图”掌握排列数推导方法及排列数公式。培育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排列的定义。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4、说教法学法:1、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纳点拔式指导法和讲练结合教学法交叉进行,通过实例引出定义,再辅助相应的习题训练,在教学中把启发、诱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2、采纳多媒体教具,增大教学容量和增强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二、说教学过程①、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提问:(1)、这两个原理有什么异同?(2)、应用这两个原理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明确什么?(设计意图:明确问题是分类还是分步)上节例9的解决方法能否简化?②、引入新课:2、实际问题1: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另1名同学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设计意图:为理解排列概念奠定基础)怎么用计数原理解决它?(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应用分步计数原理分析问题)“甲上午乙下午”与“乙上午甲下午”一样吗?(设计意图:辨析问题,在计数过程中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法)列出所有选法(设计意图:验证计数原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进一步说明用计数原理解题的可靠性)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使用树形图列举结果。舍弃具体背景,如何叙述问题1及其解答?(设计意图:将具体问题抽象到一般问题,为引出排列概念做准备)师生活动:老师给出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使用“元素”“排列”等词叙述问题。3、实际问题2:从1,2,3,4这4个数字中,每次取出3个排成一个三位数,共可得到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要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仿照问题1的解决过程给详细解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经历问题1的解答过程,建立理解排列概念的经验)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发言,讨论,在利用“树形图”列举时适当引导思考:问题1、2的共同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点是什么,你能从中概括出一般情形吗?排列定义:一般的说,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只讨论被取出的元素各不相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例1(辨析概念)掌握定义关键理解:①“取出不同元素”;②“根据一定顺序排列”。归纳一下排列的特征,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排列才相同?两个排列相同,当且仅当这两个排列中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元素的排列顺序也完全相同。给出排列数定义:辨析排列数与一个排列的区别:(注:排列数是一个数值)23m观察问题1、2的排列数答案探究排列数An,An,An(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答案,对排列数公式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具体到一般,降低思维的难度)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框图分析比较直观,便于理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给出排列数公式排列数公式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明确公式的右边第一个因数是n,后面每个因数都比它前面一个因数少1,最后一个因数是n—m+1,共m个连续的正整数相乘)给出阶乘,零的阶乘的概念264例2(阶乘的计算)A6,A6÷A4(设计意图:使学生熟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