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大塘中心小学——韦鸿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时形态:标准课课型方式:要素组合+平台互动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平移旋转的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教学目标:大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平行四边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小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2、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和平移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使学生理解平等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教法、学法(一)教法本节课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把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把抽象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规律性知识。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多次合作交流,使他们自主、快乐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二)学法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教学流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教学教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设计了一个情景:老师出示一个标有条件的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问:“谁的面积会大些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大家先猜猜看?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并说说为什么?主要是向学生暗示了当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长与底,宽与高分别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会相等,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怎样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设计意图:由观察图形和提问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完成了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成为一名探索者,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二)操作探索,推导公式1、数方格法求面积(课件出示)如上图,(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数完后,问问学生结果如何?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用数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进一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初步感知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2、转换法:教师启发谈话,如果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经常用数方格这种方法方便吗?这就需要寻找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根据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转换来解决新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然后让学生实践操作,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