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教学目标:1.熟读进而有感情的诵读课文。2.掌握文中的重要文言知识点。3.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教学难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课前准备:学生通过练习册扫清文字障碍,通读课文。搜集作家作品背景材料,课堂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听过这样一个名词吗?斩首行动(板书)。斩首行动是现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军事手段,其核心是斩杀最高军事指挥首脑。在2003年对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就使用了这一手段。孰不知,在几千多年前的中国,就有人也使用过这一现代化战争手段,只不过它完全靠个人的力量。这就是发生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末期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方是势单力孤的燕国刺客荆轲,一方是势力强大的秦国皇帝秦始皇。想知道这场实力悬殊的斗争是如何展开的吗?想知道这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故事的结局吗?想去“亲历”这场惊雷乍起、剑拔弩张的扣人心弦的历史场面吗?那就让我们随着汉代刘向的笔触,走进两千年前的秦国吧!二、《荆轲刺秦王》我们打算用三节课完成,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1.读。通读课文,分角色朗读。2.梳理。梳理文章脉络,理清故事情节。下面,我们逐一来解决:1.读:(1)通过完成练习册上的1-2题扫清文字障碍。完成默读。(要求:提高效率,不溜号,做标注)(2)解决的问题:文中共有几个人物?分角色朗读中你打算读哪个?(3)分角色朗读,旁白全体齐读。2.梳理:(1)了解作者和背景:练习册。其中需要掌握的:国别体国家《国语》《战国策》纪传体人物传记《史记》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上下三千年《汉书》断代史编年体时间《左传》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通史《战国策》名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2)文中的荆轲刺秦王是在什么形式下发生的?明确:参考练习册和课文了解背景。(3)一名同学复述课文。(4)梳理文本:开端:行刺原因发展:行刺准备高潮:行刺过程结局:行刺失败三、本节课重点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