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纤维化的治疗新进展宋亚亚;高宝安【摘要】Cysticfibrosis(CF)isautosomal-recessivegeneticdisease,whichiscausedbymutationsinthecysticfibrosistransmembraneconductanceregulator(CFTR).InChina,thepopulationofCFpatientsissmall,butCFislife-limitingandisassociatedwithhighmortality.ThepresentreviewprimarilyfocusesonthemechanismsofCF,andmakesabriefsummaryofnewtreatmentstrategies.%囊性纤维化(CF)是由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蛋白(CFTR)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CF在我国发病率低,但是具有死亡率极高、中位生存期短的特点。本文介绍了CFRP在CF中的发病机制,并主要对CF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4页(P2572-2574,2575)【关键词】囊性纤维化;发病机制;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蛋白;治疗【作者】宋亚亚;高宝安【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学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宜昌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学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北宜昌44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囊性纤维化(Cysticfibrosis,CF)是一种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在高加索人种中最常见。CF在欧洲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2000~3000),美国为1/(2000~3000),我国极为罕见[1]。CF是由编码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蛋白(Cysticfibrosistransmembraneconductanceregulator,CFTR)的基因突变引起编码功能缺陷的CFTR蛋白,从而导致外分泌腺功能紊乱,累及肺脏、胰腺、肝脏及生殖系统等多脏器,而以呼吸系统损害最为突出[2]。本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短。近年来,对于CF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针对功能缺陷的CFTR蛋白进行靶向治疗[3]。本文总结归纳了CFTR在CF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并对CF治疗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1.1CF发病机制CF的发病机制可以从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两方面来阐述。CF是因为人类7号常染色体q31.2的长臂上的CFTR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CF患者都是纯合子,接受了来自双亲的两条有缺陷的CFTR基因的染色体。据统计,美国带有隐性基因的杂合子占出生新生儿的4%,2000~3000个婴儿中有一个患病,这一数据在欧洲更高[4]。功能缺陷的CFTR蛋白通道导致CF患者的外分泌腺功能障碍,水、碳酸氢盐等离子在CFTR通道跨膜转运受到影响,从而产生黏稠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在不同的器官中堆积、堵塞形成不同的CF症状[5]。1.2CF临床表现外分泌腺功能障碍导致不同的器官及组织中产生黏稠的分泌物是CF的基本病理生理基础。汗液中的氯含量增高是本病的特征。汗液实验规定汗内氯含量高于60mmol/L即具有重要诊断意义[6];在胰腺,分泌物可将其腺管完全阻塞,消化酶分泌不足引起消化不良、脂肪泄、慢性胰腺炎等。此外,离子转运障碍可增加肝胆结石疾病的风险。胰腺功能异常也能引起CF相关的糖尿病[7];在肺部,黏稠的分泌物堵塞支气管,引起反复支气管感染和气道阻塞症状。黏膜上皮纤毛活动受抑制,黏液引流不畅逐渐引起支气管扩张和呼吸衰竭[8]。99%的男性CF患者伴有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失造成不育,而女性患者由于宫颈分泌物黏稠导致生育能力下降[9]。2.1CFTR的结构及功能CFTR基因位于人类第7号常染色体q31.2的长臂上,主要编码含有1480个氨基酸的CFTR蛋白。CFTR蛋白属于腺苷三磷酸结合蛋白家族,并且是唯一的环磷腺苷依赖的离子通道蛋白成员。由2个跨膜结构域(TMD1\TMD2)、2个核苷酸结构域(NBD1\NBD2)和1个调控域组成。CFTR在外分泌腺导管上皮细胞的顶膜上表达,主要决定跨上皮膜氯离子、碳酸氢根等的转运[10]。2.2CFTR的突变分类随着CFTR突变基因对离子通道蛋白影响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目前有超过1900种CF相关的CFTR基因突变被报道,只有20多种突变的发病率大于0.1%。为了进一步理解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根据分子机制将大部分的CFTR突变基因分为以下六类[11]。I类突变是由于移码突变或错义突变出现新的终止密码子,产生功能缺陷的CFTR蛋白。Ⅱ类突变包含了最常见的F508del突变类型,由于折叠或成熟的缺陷导致过早地降解。Ⅲ类和Ⅳ类突变的典型特征是通道异常而不是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