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儿童保健学生长发育及其评估导语:关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其评估你知道要怎么算吗?除了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分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先快→稍快→稳态→再加快2.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最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先快后缩器官生长:与体格发育相平行3.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4.生长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个体化的生长“轨道”●年龄越大,差异越大(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身材高矮、面型特征、性格素质、疾病易感性)2.性别3.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根底4.疾病:疾病对生长发育的干扰作用十清楚显5.生活环境(1)良好的居住环境,如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住房宽敞、水源清洁等能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反之那么带来不良影响。(2)安康生活制度、科学护理、正确教养、锻炼的合理安排,对小儿体格、智力的成长起重要促进作用。(3)医疗条件、家庭教育:对小儿性格、品德的形成、情绪的稳定和精神智能的发育均有深远影响。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体重、身长、头围、胸围2、体重:体重为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反映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最重要、最灵敏的指标体重增长的一律规律:关键年龄实际体重(kg)体重增加(kg)出生3±3月5+0.7~0.86月7±0.5~0.612月9±0.3~0.42岁122.5~3.52岁至青春前期年增长值约2kg/年,青春期4~5kg/年,约持续2~3年公式粗略估计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2岁-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12岁以后不能按上式计算。体重缺乏<15%提示营养不良或有慢性疾患。体重增长过速>20应为肥胖。2.身长:是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身长也是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反映骨骼的生长发育,也是反映长期营养状况的指标。小儿体重生长规律关键年龄实际体重(kg)体重增加(kg)出生3±3月5+0.7~0.86月7±0.5~0.612月9±0.3~0.42岁122.5~3.52岁至青春前期年增长值约2kg/年,青春期4~5kg/年,约持续2~3年公式:身高(cm)=年龄×7+70(cm)12岁以后不能按上式计算。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是不平衡的,故各年龄期三局部所占身长(高)的比例不同,某些疾病可使身体各局部的比例失常,这就需要测量上部量(自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代表扁骨的生长;)和下部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脚底,代表长骨的生长。),测定其比例关系,进行判断。新生儿上、下部量所占身长为60%、40%,中点在脐上。2岁时中点在脐下;6岁时中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中点即位于耻骨联合上缘,即上、下部量相等。如下部量过短表示长骨发育障碍,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软骨营养障碍。下部量过长见于性功能发育缓慢3、头围头围表示头颅的围长(平眉弓及枕骨粗隆处的周长)。小儿头围生长关键年龄实际头围(cm)头围增加(cm)出生34±3月40612月4662岁4825岁50215岁54~584~8头围过小——小头畸形头围过大——脑肿瘤、脑积水4、胸围为胸骨中段围长,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胸围增长年龄胸围(cm)对照头围(cm)出生32小于头围1y46约相等1y以后大于头围1岁~青春期前胸围=头围+年龄-1(一)骨骼的发育1.颅骨发育(1)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前囟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约1.5~2.0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l~1.5岁时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克汀病●前囟饱满常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前囟凹陷那么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②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闭合,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③颅骨缝出生时尚别离,约于3~4个月时闭合。2.脊柱的发育脊柱的增长反映脊椎骨的发育新生儿时脊柱仅轻微后凸●3个月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1岁后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至6~7岁时韧带发育后,这些弯曲才固定下来。坐、立、行姿势不正及骨骼病变可引起脊柱发育异常或造成畸形。3.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长骨生长主要由于干骺端软骨骨化,通过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