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食育文化,共享快乐童年—论幼儿园“食育”活动的实施策略摘要:幼儿时期是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园应把握住幼儿这一时期积极落实各项培养教育。全面落实“食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有效途径。食育教育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成为幼儿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本文结合日常教育实践提出落实教育、日常渗透、制作美食、收集美食等食育活动方法。关键词:食育活动实施策略教育方式教师幼儿《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近些年来,“食育”教育进入了幼儿园,成为了幼儿园最具有教育意义的一项教育内容。食育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幼儿懂得平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饮食礼仪、了解饮食文化等。幼儿园全面落实“食育”教育活动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幼儿顺利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师们要重视并以有效的教育措施开展食育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一、落实教育,提升幼儿饮食认知幼儿园全面落实食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要做好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帮助幼儿认识更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让好幼儿知道食物来之不易、明白均衡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性、了解食物的种类有哪些、什么是健康食物什么是不健康食物等。在不断的教育中幼儿的饮食认知能力得到提升,对食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激发出幼儿对食物的珍惜之情,培养出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严格要求教师们做好“食育”教育工作。教师们根据班上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开展食育活动。如小班教师针对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次以“食物有哪些”为主题内容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把食物分成水果类、蔬菜类、肉类等,把握住不同食物的种类教育幼儿去认知各种食物。如水果有苹果、梨子、西瓜等;蔬菜类有白菜、红萝卜、番茄等;肉类有鸡肉、牛肉、猪肉等。小班幼儿对这一次的活动非常感兴趣,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开展教育活动。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能够正确分辨出各种食物,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幼儿都不由自主地说出各种食物的名称。当然,有些食物是幼儿所不知道的,孩子无法正确说出他们的名称。这时老师就会给予幼儿耐心的教导,帮助幼儿认识更多的食物。食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食育文化、食物的由来等。教师们要把握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不同成长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让幼儿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有关食育方面的知识。二、日常渗透,培养幼儿饮食习惯食育教育作为生活教育的一种形式渗透在一日生活中。教师们要把握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随时随地落实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们要善于观察有效的教育契机,以各种有趣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生活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发现生活中隐藏着非常丰富的食育教育契机,一次简单的对话、一次午餐活动、一次植物园的游玩体验等都将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教育载体。记得有一次,孩子们正在吃午饭,红萝卜是今天的一种菜。老师发现很多孩子都没把红萝卜挑了出来,最后竟然还想把它倒掉。老师当即对孩子们进行了教育:“小朋友们红萝卜是我们身体的好朋友,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在老师的教育下那些想要倒掉红萝卜的孩子回到了座位上慢慢地品尝了起来。孩子们一边吃,老师还一边讲解有关红萝卜的味道、外形特点以及有趣的故事等。在老师的讲解下孩子们纷纷对红萝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品尝过后发现红萝卜也是一种美味的食物。孩子们大口大口地享用着红萝卜,老师看到后心里特别的欣慰。日常生活中蕴藏着非常多的食育教育契机,教师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契机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到更多有关食物的知识,培养不挑食的良好习惯。三、制作美食,帮助幼儿探知食物食物是维持我们生命的重要资源,美食则是有质量生活的一种享受和体验。现代人追求既健康又美味的食物,从小培养幼儿对食物的热爱能够让幼儿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追求。制作美食,能够让幼儿在亲身经历中真切的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食物。另外,幼儿在动手操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