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出血一概述脑出血是指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在非外伤性脑出血中,又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系某种原发性血管病变所致的脑出血,如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血管淀粉样变性等。原发性脑出血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动脉的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高血压病导致的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又称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或高血压性脑出血,老年人中更为多见。二病因在脑出血患者中,有90%的患者患有高血压。从心血管方面研究发现,有1/3~2/3的高血压患者最终均要发生脑出血;高血压病长期不进行降压治疗者,10年以后半数以上发生脑出血。因此,高血压病是原发性脑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在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当情绪剧烈波动或体力活动过度时,瞬时血压增高,即可引起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而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群中的多发病,故脑出血也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之一。三临床表现大多数在动态下发病,如激动、疲劳等;少数人在静态下或睡眠中发病,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占多数。脑出血发生前一般无预感,但极少数患者在出血前数小时或数天前有短暂的症状如头晕、头痛、肢体活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等。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后,多数患者的病情在数分钟内达到高峰,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量和部位。中等量以上出血的患者的典型表现为突然出现头晕、头痛,随即出现呕吐咖啡样物质,继而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浅昏迷,伴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淋漓、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有力、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光反应迟缓、呼吸不规则等;刺激时可有健肢无意识的反应性动作,而患肢无动作,少数患者出现全身性抽搐,而后进入昏迷状态,伴体温升高、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四肢呈弛缓状态等,双侧肢体疼痛刺激性时无反应性动作,此时可能危及生命。小量出血者,可表现为单纯性某一症状或体征,或甚至无症状及体征。1.基底节区出血血压性脑出血好发生在基底节区,而该区又以壳核出血为最常见,其系豆纹动脉破裂所致。临床上常称之为内囊出血。主要表现为:(1)对侧肢体偏瘫该侧肢体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甚至引不出病理反射。数天或数周后,瘫痪肢体转为张力增高或痉挛,上肢屈曲内收,下肢伸直,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2)对侧肢体感觉障碍主要为痛觉减退。(3)对侧偏盲意识清醒者,可查到对侧视野偏盲。(4)凝视麻痹多数患者出现双眼持续性向出血侧注视,但被动性地使头向同侧急转时,双眼可向对侧移动。发病3~4周后此种现象消失。上述4种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也可称为“四偏”症状。此外,患者还可出现失语、失用、体象障碍、记忆力障碍、计算力障碍等。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出血量的大小,及是否损害下丘脑和脑干。出血量大时,迅速进入昏迷,甚至死亡,而检查不出肢体瘫痪和感觉障碍。基底节区出血可分为内侧型和外侧型出血。内侧型出血的特点是意识障碍出现早而重,往往患者在发病初期就存在意识障碍,而偏瘫显示不重。当病灶向下发展累及丘脑下部时,体温调节中枢障碍而出现高热;糖代谢中枢紊乱而使血糖升高及出现尿糖;自主中枢受累而出现胃出血、心律失常、大汗;累及中脑出现眼球位置不对称等。外侧型出血的特点为意识障碍不重,而“四偏”症状明显,但是,如果出血量大或继续出血者,病情可加重类似内侧型出血的表现。2.丘脑出血主要为丘脑膝状体动脉或丘脑穿通动脉破裂出血,前者出血位于丘脑外侧核,后者位于丘脑内侧核。丘脑出血的症状和病情轻重取决于出血量的多少。但该部位出血有以下特殊的表现:(1)丘脑性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深浅感觉减退,感觉过敏或自发性疼痛,为Dejevine-Roussy综合征。(2)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难、复述差,但朗读和认读正常。此种失语也为皮质下失语的特征。(3)丘脑性痴呆一侧或两侧丘脑出血可出现记忆力下降、计算力下降、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4)肢体障碍右侧丘脑出血可出现偏瘫无知症、偏身失认症和偏侧忽视症等。(5)眼球活动障碍出血发生在丘脑内侧部、后连合和丘脑下部时,可出现双眼垂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