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2022年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1教学过程如下:[导入新课]学习世界气候,先要知道气温、气压和降水的形成、分布和变化。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了气温和气压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降水的形成和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板书)一、大气降水(板书)问题1.根据你平时的生活经验,观察投影片,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出示雨、雪、雹等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x.html>总结(降雨、降雪、冰雹等均属大气降水)。不管哪一种降水形式,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问题2.大气中水汽________于哪里?出示水汽________投影片,让学生/Article/Index.html>总结。(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1.大气中的水汽蒸发和蒸腾(板书)问题3.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出示一块海绵和一杯水,请一位同学上台把水慢慢倒向海绵,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这说明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不能再吸水了,这就叫饱和。这个道理和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问题4.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有什么关系?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板书)问题5.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让学生观察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问题6.微小水滴怎样才能形成降水?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3.降水形成的条件(板书)(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承转]降水到达地面后,又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二、降水量的测定(板书)1.出示复合投影片《雨量器》,讲其结构及测量降水的方法,得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2.出示投影片《北京1951年~1980年降水量变化折线图》引导学生得出: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某地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承转]出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投影片,从这幅图上,大家不难看出: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那么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呢?下面我们来学习:三、降水的分布(板书)继续观察这幅投影片:A、B、C三点降水量相同,得出等降水量线的定义(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1.等降水量线(板书)[承转]由图可见,等降水量线数值有的地方大,有的地方小;有的地方等降水量线发生弯曲,有的地方平直,它的分布究竟有什么规律?2.世界降水分布的一般规律(板书)出示投影片中的问题,结合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投影片,让学生边读图边回答: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Article/Index.html>总结出:(大多在20__毫米以上)(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板书)讲解成因:这个地带终年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问题2.两极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Article/Index.html>总结出:(大多在200毫米以下)(2)两极地区降水少(板书)讲解成因:这个地区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问题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区别?(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板书)讲解成因:南北回归线两侧都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同处在信风带,但是大陆西岸的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比较干燥,所以降水少;而大陆东岸的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比较湿润,所以降水多。问题4.中纬度地带,内陆地区年降水量是多还是少?(以亚欧大陆为例)(4)中纬度地带,内陆地区降水少(板书)讲解成因:内陆地区,距海洋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