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硫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关系密切;1、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1、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2、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事欣赏实验现象的美妙,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3、逐步认识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操作;2、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教学设计情景引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习新知识。重、难点解决措施:教学借助实验能准确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设计)汇报预习作业【自主学习】1、请按照教师所给的主线梳理本课时的知识点。(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颜色是色,气味是味,状态是态。(3)根据生活经验判断:①在没有氧气时物质还会燃烧吗?②在没有氧气时,人能生存吗?2、自主学习中的疑问【课堂实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展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导入新课】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过渡: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地球上的动植物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产生活也离不开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自然界中氧气的循环【指导阅读】氧气的产生途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氧气的消耗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人类的生产活动;学生思考氧气的产生途径、消耗途径;二、认识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过渡:氧气如此重要,那氧气的性质如何呢?出示一瓶氧气氧气的物理性质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稍大2、氧气不易溶于水;3、氧气的三态变化:气态氧→淡蓝色的液态氧→淡蓝色雪花状固态氧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思考氧气的色、味、态。思考:氧气的三态变化是什么变化?(已有颜色改变)2、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1)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提问】有两个集气瓶分别装有氧气和空气,如何鉴别?(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用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观察现象,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5)硫在氧气中燃烧【提问】氧气的化学性质怎样?文字表达式:碳+氧气→二氧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熔化后溅落瓶底;结论:铁丝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现象:蜡烛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上出现水珠,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文字表达式: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讨论】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与在空气中燃烧相比,哪个更旺?2、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吗?归纳: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能燃烧;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观察现象,分析讨论结论,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平底铺一层沙子或放少量水?思考,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从而写出文字表达式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讨论实验注意点(1)放有可燃物的燃烧匙要由上而下缓慢插入;原因是:如果速度过快,集气瓶上面的氧气受热逸出瓶外,使可燃物燃烧不充分;(2)铁丝绕成螺旋状;原因是:增大受热面积,使铁丝持续燃烧;(3)预先在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