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习题1、(09上海卷13)右图装置中,U型管内为红墨水,a、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各加入生铁块,放置一段时间。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Fe-2e-→Fe2+D.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答案:B2、(09广东化学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答案:A3、(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Li+2Li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Li+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答案:D4、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NaCl和H2SO4,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电极电解该混合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阴极自始至终均析出H2B.阳极先析出Cl2,后析出O2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D.溶液pH不断增大,最后为7答案:D5、(20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答案:C6、(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B.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6H12O6+6H2O-24e-====6CO2↑+24H+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答案:B7、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右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10分)N2H4(1)+O2(g)=N2(g)+2H2O(1);△H=-624kJ/molO2+2H2O+4e-=4OH-(1分)N2H4+4OH--4e-=4H2O+N2↑(1分)①Cu2++2e-=Cu(2分)②112(2分)ClO-+2NH3=N2H4+Cl-+H2O(2分)8、(10分)近年来,镁在汽车、航天、航空、机械制造、军事等产业中应用迅猛发展。⑴新型镁合金被大量应用于制成笔记本电脑外壳、竞赛自行车框架等,是由于镁合金具有等优异性能。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如右图所示)时发现,刚开始,电表指针向右偏转,镁条做负极;但随后很快指针向左偏转,镁条表面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①开始阶段,负极发生的反应是。②随后阶段,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其原因是:2H2O+2e-=H2↑+2OH-,试写出镁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经研究测定,镁与不同浓度的硝酸反应,生成气体产物的含量随HNO3浓度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溶液中的产物有Mg(NO3)2,NH4NO3和H2O。某同学拟用1.2g镁与100mL硝酸反应制取二氧化氮,硝酸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答案⑴密度小、强度大⑵①Mg+2OH――2e-=Mg(OH)2②Al+4OH――3e-=AlO2-+2H2OO2+2H2O+4e-=4OH-⑶12mol/L(每空2分,共10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