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现场应急处置预案1事故特征1.1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1.1.1高温作业、夏天露天作业,当作业人员在高温(一般指室温超过35℃)环境中,或炎夏烈日曝晒下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且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体内积蓄的热量不能向外散发,以致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如过多出汗,身体失去大量水分和盐分,很容易引起中暑。1.1.2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如伴有高湿度和气流静止,更容易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1.2高温中暑的类型高温中暑起病急骤,大多数患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前驱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分为三类:1.2.1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呜、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1.2.2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通常表现为体温在38.5℃以上,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而快等。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1.2.3重度中暑,大多数患者是在高温环境中以突然昏迷起病。此前患者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定向力障碍、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出汗停止、干燥、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1.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1.2.1可能发生的季节夏季、秋季或高温作业间。1.2.2造成的危害程度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是黄色、橙色、红色,级别依次增加。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1.3预警级别和信息发布1.3.1先兆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1.3.2轻度中暑:为Ⅱ级应急预案1.3.3重度中暑:为I级应急预案2.1应急组织机构成立事故应急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如下:组长:车间主任副组长:车间副主任、车间安全员成员:车间干部、当班人员(事故发生时,如组长不在,由副组长任组长)2.2应急组织职责1)负责组织制定、修订事故应急现场处置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2)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事故应急现场处置工作。3)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4)负责与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联系工作,并接受指挥部的指令和调动。5)负责组织对事故受伤、被困或遇难人员进行抢救并对装置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检修。6)深入事故现场,及时对事故进行了解、掌握、分析和评估,7)制定事故现场救援预案,并组织实施。3应急处置3.1预防与预警3.1.I各科室、车间根据气象预报信息,按照早预想、早通报、早布置的原则,开展好高温中暑人身伤害相关风险的分析、评估,适时启动预警。3.1.2高温预警分三个标准,35℃以上为三级黄色预警,37℃以上为二级橙色预警,40℃以上为一级红色预警。3.1.3预警命令由厂生产调度发布,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发布。提醒企业职工做好个人防护。3.2预警行动3.2.1事故报警程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当班班长,班长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生产部当班调度、本单位负责人,由当班调度、单位负责人将事故信息上报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关部门。3.2.2应急措施启动程序事故发生后,应迅速将事故信息报告现场处置指挥小组,现场处置指挥小组接到报警后;各成员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对警情做出判断,确定是否启动现场处置预案。启动现场处置预案后,应急响应程序要及时启动。3.2.3扩大应急程序事故发生现场第一目击者向管理人员报告管理人员电话向班长报告班长电话向车间主任报告车间主任向生产部和公司领导报告事故程度判定重大公司领导向当地安监部门报告事故超出现场处置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经现场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同意,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请示启动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图二:事故报告流程3.3应急响应3.3.1Ⅱ级应急预案3.3.1.1迅速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3.3.1.2用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