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验22学时)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护理学》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中医护理方向的必修课。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中医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两大部分。基本知识部分涵盖中医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讲解力求使学生对中医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认识;护理技术部分则包含了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运动、用药和针灸调护等内容,教学过程以实验实训或临床为主,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医学生理、病理及诊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为将来在中医医院、社区医院和乡镇医院从事中医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中医护理学》采用课堂讲授、教师示范、实验实训及临床见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注重每一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说明本课程在整个护理专业的地位,适当对比现代护理理念,突出中医特点。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本课程共5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0学时,实验实训22学时,考试2学时。(一)教学时间安排表: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第二章中医哲学思想阴阳的概念和内容五行的概念和内容第三章中医生理脏腑课堂讲授1621132实验实训4气血津液第四章中医病理病因病机第五章中医诊断(望、闻、问、切)第六章中医防治预防治则八法第二部分中医护理技术第一章整体调护第二章一般调护第三章饮食调护第四章情志调护第五章运动调护第六章环境调护第七章用药调护中药分类与常用药方剂的概念及常用剂型煎药法用药法第八章针灸调护经络与常用腧穴刺灸方法针灸拓展考试合计12422141111111811112422424223222(二)实验项目、性质与器材、学时安排:序号实验项目01脏腑形态结构性质与器材综合性;标本、模型、尸体应用性;舌诊模型、脉诊仪、患者综合性;饮食结构和性味选择综合性;七情相制与疾病关系综合性;运动类型与适宜人群综合性;气候地域社会环境与健康综合性;饮片标本应用性;用具、用水、用火等应用性;患者应用性;自身、互相及患者综合性;自身、互相及患者综合性;自身、互相及患者综合性;自身、互相及患者学时221111222222222第一部分中医基本知识第一章中医护理原则与特点(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及中医护理学的含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概念和内容。技能目标:了解中医护理的起源、各朝代中医护理的发展。态度目标:热爱中医事业,立志为中医而奉献。【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医护理在典籍中的体现:历代医著、医家对护理的记载和论述。02望诊、脉诊03饮食调护04情志调护05运动调护06环境调护07中药性状08中药煎煮法09中药外用法、中药灌肠法10毫针刺法11人体常用50个穴位定位12灸法、拔罐及其他针灸法13推拿按摩手法合计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独特的护理技术。【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第二章中医哲学思想(2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学五行说的基本内容。技能目标:学会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态度目标:用物质的、运动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教学内容】第一节阴阳:阴阳的概念、内容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二节五行:五行的概念、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的生克乘侮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建议】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学录象和现实生活举例,印证阴阳五行学说的物质观、辩证观、矛盾观、运动观、平衡观,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观点分析事物和现象,并逐步应用到中医学中。第三章中医生理(6学时)【目的要求】知识目标: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五脏生理功说明相应的人体生理、病理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