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设计口前镇中心小学赵艳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小孩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新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教学重点有感请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澳门这个多灾多难的城市,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七子的悲歌,去聆听一位孩子对祖国母亲的深沉呼唤!二、再度感悟1、谁想读读课文。2、听了刚才两名同学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简单谈体会,体会到澳门离开母亲太久,特别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三、精读体会1、是啊!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是多么想念母亲,多么想回家呀!2、那么,诗歌中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有同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并做好批注,读完后小组交流。(出示学习指导。)3、全班汇报:谁说说,哪句话让你感受到了澳门离开祖国太久,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1)我离开你太久了,“太久”究竟有多久?(从1553年葡萄牙强占澳门到1925年闻一多写下了这首诗整整372年。(2)看到这两个鲜红的数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3)同学们,你曾经离开过你的妈妈多长时间?心情如何呢?同样的情绪,同样的感受,但是澳门却要比你离开父母的时间还要长上更久更久,那一别就是三百多年,每一个清晨,每一个黄昏,每一个夜晚,每一个亲人团聚的时刻,澳门就更想家,更想回家。谁来读出这种日夜思念的感觉?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梦寐不忘”读出这种感觉。(4)孩子想念妈妈这种情感你体会到了,也读懂了。那你能想象吗?那位失去孩子的母亲此时更是何等的撕心裂肺呢?让我小声来读一读这三句话,看看你能不能从母亲的角度读出对孩子的思念?(课件出示)(5)字字带血,声声穿心!这便是母与子那血肉相连的深情啊!(齐读)4、文中还有那句话让你体会到了澳门与祖国母亲血浓于水,母子情深。它渴望回到母亲的身边!(1)理解:“掠去”此时的葡萄牙人正如一个强盗,而他掠去的正是澳门的肉体,“我的肉体”指的是什么?(出示资料:土地、资源、金钱……等能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2)那他们掳去的仅仅是土地、资源和金钱吗?还有什么?理解“妈港”“真名姓”,谈对句子的理解。那么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会喜欢这个名字吗?(不会)为什么?(这是侵略者给起的名字,是澳门屈辱历史的开始)(3)它多么希望母亲在叫他一声乳名,而不被称呼那个他感到陌生甚至可耻的名字“妈港”谁来读出澳门的这种痛苦?所以掠去的不仅仅是不仅仅是生命、金钱,更重要的是尊严,是主权。(4)作为一个澳门人,看到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占,资源被抢走,没有做人的尊严,他会怎样?(愤怒、生气),那就读出你的愤怒与生气。(生带着悲愤、生气的感受来读)(5)既然能抢走的都抢走了,为什么还说“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呢?“内心的灵魂”指的是什么?教师补白:出示事实上,在澳门占总人口97%的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始终维系着与祖国血肉相连的根。财富可以掠走,肉体也可以掠走,但澳门同胞的永远向着自己的祖国的这颗心却永远带不走。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带着这份浓浓的情谊,来读一读这句话。四、升华感悟正因为如此才发出这样的深深呼唤:“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也是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共同的呼唤。想呼唤的请站起来,一起来!而这又不止是七个孩子的呼唤,更是全中国人民的呼唤。(孩子们起立,齐读)如今,随着新中国的日渐强大!这七个孩子正陆续地回到母亲的身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飘扬在澳门上空,当激昂的国歌再次响彻澳门的大地,此时所有的苦难所有的委屈均已得到慰藉,那么就让我们把对于这段历史的悲与喜融入我们深情地朗读中再来读一读这首诗。(播放音乐)事实上,当其他六子正在母亲怀抱里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遥望着自己的母亲。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台湾回归的日子一定不会太遥远!同学们,闻一多先生的这首《七子之歌》带给我们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