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中语文徐永约名师工作室“深悦读”之小说教学高中语文必修5第3课《边城》教学设计册亨县民族中学黄成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2、借助工具书掌握常用词语并能辨析运用。3、学习从语言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语言入手,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培养语言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按“梳理情节,整体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课堂小结”的过程进行;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与教师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社会背景,体会边远地区人民的生活艰辛与顽强乐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理解小说描绘的风情美与人性美,激发对人生、生活、社会的热情【教学重点】了解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理解翠翠身上集中表现出来的“爱”和“美”的人性特质。【教学难点】结合社会背景与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对小说的主题思想的认识。【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想】我所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5《边城》节选的第三至第六部分,在节选中主要展现的是翠翠生活的茶峒的环境;翠翠与傩送的初次见面;翠翠见面后的心理变化;爷爷为翠翠婚事的着急等内容。我所教学的对象为兴义中学高一(9)班学生,据了解,学生基础较好,因此,对于《边城》这篇经典小说,在第一课时,我从细处着手,以“微”见大,深挖掘,整堂课围绕“微”展开,“以《边城》这部小说为剧本,拍摄一部微电影”,要求学生可从“人物、语言、狗、环境”中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设计,从而达到对人物、语言、环境等的鉴赏与评价。课堂教学分别从“微叙”、“微评”、“微创”三个环节来进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种熟悉而新颖的方式愉悦地感知课文、领悟课文,从而喜欢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第二课时,则注重挖掘课文中体现的“三美”,探究小说主旨,学生通过对《边城》全文的了解,感悟作者“哀而不伤”的“悲”与“美”的高度融合,从而达到一种认识的高度!【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感知湘西风景美)二、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1、阅读文本,了解并能叙述故事情节。1贵州省高中语文徐永约名师工作室“深悦读”之小说教学2、把握形象,写练结合:以小说内容为剧本,设计一部微电影。三、感知文本·我口微叙介绍本文的故事情节(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四、探究质疑·我心微评读完课文,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1)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傩送的爱情纯洁真挚,矢志不渝。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2)祖父: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对孙女爱怜备至,为其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其爱情的实现。(3)天保: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4)傩送:多才多艺,性格与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五、拓展延伸·我手微创如果你是一名导演,以《边城》这部小说为剧本,拍摄一部微电影,你会怎样设计呢?提示:可以从“人物、语言、狗、环境”中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设计。六、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深入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问题:1、都说这篇小说很美,自己选择课文的美点,认真揣摩,品味美在何处?2、小说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人生的形式”?第2课时一、导入沈从文说:“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意义的却很少。”沈从文的《边城》就是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厚的世俗人情,来表现一种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我们一起来发现美、展示美、品味美。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它不同于一般小说以情节取胜,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美。自己选择课文的美点,认真揣摩,品味美在何处?二、深入研读,感悟“三美”(一)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1、“我平常最会想像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这篇小说情节的淡化和环境描写的渲染,这也是这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