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国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职业道德,一方面,指的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者劳动中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外在于人的一种行为标准(“职业之道”)。另一方面,指的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道德理想、意志、情感培训所达到的表现在职业工作上的道德品质状况。行为标准内化于人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标准的认识、践履程度和品质(“职业之德”)。职业道德作为“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或行业氛围内的具体体现。“家有家法,行有行规”,职业道德反映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的形成有一个由外在向内化的发展过程: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化的过程。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职业道德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要求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表现出如下时代特征:(1)先进性与时代性并存(2)政治性和政策性兼有(3)稳定性和发展性相依(4)多样性和共同性兼具(5)服务性和权威性共存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法制原则;责任效率原则;服务原则(核心);国家利益原则;保密原则;职业道德准则;清廉原则。14、新时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②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③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需要。④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⑤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前提。公共基础知识国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党、以德治国的具体体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行使的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样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风”和“官德”,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也在于“官德”。以德治国的“德”首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提升官德,端正官风,才能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国民素质的基本体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从法律意义上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基本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多处在重要的领导岗位和行政部门,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国家的精英,是国民素质的代表者和引导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共同之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在发生着改变。目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基本内涵:爱国忠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勤奋工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公共基础知识国家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概述2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善恶、好坏等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2、道德的本质与特点首先,道德的本质具有如下含义:①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在本质上道德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②道德所依靠的手段是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我国政府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是为了建设一种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道德的社会风气,进而通过教育作用把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