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02NOxHC0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2.水体自净: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3.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永久性听力偏移: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5.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2.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3.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4.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CODcr)和(BOD5)。5.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山谷风)和(海陆风)。6.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6.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BEF)。A.海啸B.全球温室效应C.火山喷发D.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E.水旱灾害F.噪声污染2.“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三湖”“两区”“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ACD)。A淮河B黄河C海河D辽河E长江E松花江3.噪声作为一种公害有以下特征即(ABDE)A主观判断性B多发性的C对人的危害性小C无残余物质需要处理D局部的4.城市环境噪声标准中一类区(居民文教区)昼间和夜间标准分别为(AE)。A.55B.60C.50D.65E.45F.405.震惊世界的日本骨痛病是由于人食用了富集重金属(B)的食物而引起的病变。A.铅B.镉C.甲基汞D.铬E.铜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举例说明按其化学特性大气污染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发生的天气条件是什么?①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污染物:S02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阴天、小风、逆温情况下,在当地地形条件的影响下,污染物被封盖在城市上空,造成对人体健康极大的危害,致使上千人死亡。类似这样的事件发生过多起,最典型的当属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首都伦敦的S02烟雾中毒事件。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一次污染物主要为NOx和HC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为03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脂。发生在光照强烈的热带、亚热带(副热带高压控制区)、8〜9月中午或午后阳光强烈时。最典型的当属1965年前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2.食品污染的途径和类别有哪些?(1)污染途径:①作为食品原料的动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环境污染物质进入其内部并积累起来;②食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烹调过程中,受到污染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的玷污。(2)类别:①生物性污染;②化学性污染;3.简述在人口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你对这些环境问题出现的看法。人类发展初期:消灭居住区周围的物种,引起食物短缺;农业革命时期:土地破坏;工业革命时期:环境污染严重;电子信息技术时期:污染转稼问题.不同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说明了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产物,发展初期是依赖于环境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起到了改造和创造世界的作用,建立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工环境,人类是环境的创造者;在人类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引起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问题这也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噪声的影响及危害有哪些?(1)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人在听到强烈声音时会有耳朵发聋的感觉,首先出现的是“暂时性听阈偏移”或“听觉疲劳”;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