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对当今中国大多数运动员在退役后难以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累赘,大量道德失范现象仍然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美国和中国在对待竞技体育与教育关系上的不同,提出中国的竞技体育必须回归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的结论。竞技体育亦称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远在史前时代早期的人类生活中,便已经出现以争取胜利为特点的原始、古朴的体育比赛形式。此后,这种活动形式又经古代的长期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少项目已略具雏形,其形制为近代运动打下了基础。在整个近代体育领域中,比赛活动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独立性,并被定名为“竞技运动”。在当代,竞技运动经不断发展,演进,不仅在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上日臻成熟,而且影响也不断扩大,成为一个遍及社会各阶层,波及世界五大洲的特殊社会现象。竞技体育是指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智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比赛。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取得了空前的辉煌。从陈镜开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容国团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51枚金牌,中国竞技体育在几十年内实现了很大的跨越。我们为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但是我们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重于抓体能、成绩等“硬件”建设,忽视了“人格”的培养,过度专注于运动员成绩的功利心理,制约了其自身素质的提高。王濛自残、张尚武行乞甚至行窃,国家男篮运动员群殴国外队伍,世界冠军摆地摊、沦为搓澡工甚至为了生计出售奖牌等等,这样的报道并不少见。缺少教育让他们沦为体育行业的废品,着实让人惋惜和痛心。但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美国是世界体育第一强国,其在发展竞技体育上的成功经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之处。一、美国竞技体育高等教育化的简述美国是世界体育第一强国,大学生的运动成绩在全世界有目共睹,整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体制以学校为中心,是美国竞技体育体制最显著的特点。美国大学生体育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条贯彻始终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体育才能同时发展的成才之路。小学是展露体育才能的舞台;中学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大批的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自发地开始早期运动训练,为发展竞技体育奠定了人才基础;大学则进入了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大学校园拥有良好的训练设施和高水平的教练员,为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大学生文化科学知识学习与体育训练、竞赛并行不悖。体育充实了业余时间的活动,调节了文化学习的烦闷心情,炼就了好的身体并活跃了思维;同时,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有助于调整个人的训练计划,使之更为科学与合理,更符合个人的心理、生理特征,更容易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美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基本上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构成的,在奥运军团中80%以上的运动员是从大学中直接选拔出来的,著名篮球运动员乔丹、田径运动员刘易斯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竞技天才,都是通过大学阶段的培养,最终步入职业体育,取得了辉煌成绩。美国大学开展校际间的体育竞赛已超过百年的历史,它由最初校际间的自发竞赛活动发展到现在,已形成非常完备的竞赛组织体系。“美国大学校际体育竞赛活动之所以得以发展和完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学校际体育竞赛已被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学校把开展校际体育竞赛看作是向学生以及教职工提供参与和观赏体育竞赛的一种文化娱乐途径。同时,学校也把校际体育竞赛当作提高学校声誉,吸引学生与资助的一个重要方面。[1]美国的高教体制虽有较强的松散性,但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上,却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单一性。它以学校为中心,依靠小学、中学、大学的业余训练来形成整个训练的一条龙体系,通过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运用法律手段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大学生体育,利用奖学金吸引优秀体育人才等,它是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我国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结合的方式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具有一套十分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竞技体育部门的发展过于强大,从少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