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一、原子的构成(1)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构成。(2)观察表格: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氢1011碳6666氧8888钠11121111氯17181717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和核电荷数不同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二、相对原子质量(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2)相对原子质量==12/112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C(单位:1)观察比较表格里的数据: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碳66612氧88816钠11121123氯17181735铁2630265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三、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注意:A.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元素组成物质C.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元素原子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分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举例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元素的最小粒子元素=================================原子一类原子的总称(3)元素的分类: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4)元素的含量:A.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四种元素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C.生物细胞中含量排前四位的是:氧、碳、氢、氮四、元素符号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A.“一大二小”B.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C.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只能表示几个原子初中阶段应记住的元素符号:名称元素符号名称元素符号氢H氯Cl碳C钾K氮N钙Ca氧O锰Mn氟F铁Fe钠Na铜Cu镁Mg锌Zn2核电荷数原子核最外电子层电子层铝Al银Ag硅Si碘I磷P钡Ba硫S金Au五、分子、原子、元素、物质间的关系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A.电子层: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B.规律: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叫三、四、五、六、七层(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镁原子为例)第一层电子数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8电子稳定结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如:3组成统称构成物质元素原子分子微观概念:可以说种类,也可以说个数。宏观概念:只可以说种类,不可以说个数。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化学变化中,要发生变化。构成成构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元素类别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得失电子后化学性质结论非金属元素≥4得到电子比较活泼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或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金属元素<4失去最外层电子比较活泼稀有气体元素=8(氦为2)一般不得失电子比较稳定八、离子的形成(1)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3)离子的表示方法:先写元素或原子团符号,然后在符号右上方先标电荷数值(数值为“1”时省略),后标“+”“-”号阳离子:带正电的原子阴离子:带负电的原子(4)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①元素符号右上方的数字: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②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离子的个数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2Mg2+表示两个镁离子九、离子与原子的比较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4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