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石”——海洋权益China'soceanstrategy"cornerstone"--marinerightsandinterests摘要:在世界经济(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的互补契合)愈加飞速发展的今天,海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等活动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势力及地区安全紧密交织在一起。缘于此,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将海洋权益视为核心利益所在,积极推行新一轮海洋经济政策和战略调整。因此,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广袤“蓝色国土”的我国而言: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可谓“发展之要、民生之需”。关键词:国家战略;海洋权益;与时俱进;战略基石;全力以赴;强而不霸在世界经济(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发展的互补契合)愈加飞速发展的今天,海上交通运输、海洋资源开发等活动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国际关系和国际势力及地区安全紧密交织在一起。缘于此,维护海洋权益已成为当前世界沿海各国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可以说,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所以,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将海洋权益视为核心利益所在,积极推行新一轮海洋经济政策和战略调整。因此,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广袤“蓝色国土”的我国而言: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可谓“发展之要、民生之需”。其中,2013年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的东海防空识别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防安全的潜在威胁、维护了海洋权益。一、“与时俱进”的海洋强国资料显示,作为国家权益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权益,是海洋权利和海洋利益的总称。其包括领土主权、司法管辖权、海洋资源开采权、海洋空间利用权、海洋污染管辖权、海洋科学研究权以及国家安全权益、海上交通权益等。可以说,海洋权益的实现是解决国家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出路,是经济腾飞、国力强盛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由于陆地资源开发难以为继,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因为,1982年通过并于1994年开始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实质是对海洋归属和管辖的一次重新调整,是海洋资源和权力的一次再分配。这无疑唤醒了沿海国家开发和维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引发了对海洋岛屿、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和海洋通道的新争夺;使世界热点集中到海洋上,不仅霸权主义国家继续谋求海洋霸权,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海洋问题上日益觉醒,尽可能大地圈占海域。然而,由于大多数沿海国家彼此相邻或相向,导致他们的国家利益相互交织。矛盾的焦点是主权的获得或享有以及相应资源的占有或分享。无独有偶,我国的周边国家纷纷完善海洋立法,调整海洋政策和海洋战略,不顾历史事实和海洋法的具体实施细则和以往的判例,不恰当、不严肃地引用其中对其有利的条款来侵害我国的海洋权益,使我国的许多海域和岛屿无可争议的历史主权面对不少新的争议。众所周知,历史(二次鸦片战争)和现实(两条岛链的遏制围堵)的原因,使得陆海兼备的我国海洋“短板”凸显。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我国,不仅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可以说,海洋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将预示着: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历程中,不仅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更需要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即不断调整自己的海洋战略,加大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上述事实表明,在以争夺海洋资源、控制海洋空间、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为主要特征的2l世纪,国际海洋权益斗争将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所以,走向海洋已成为当今各沿海国的强国战略决择;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则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基石。二、中国的海洋权益现状海洋权益,包括海上岛屿的归属、领海、海上专属经济区、国际海上通道的通行权、国际公海的使用权等一系列问题。在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制约发展瓶颈期的今天,国际竞争正从陆地向海洋延伸。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的视野转向地域广袤、资源丰富的海洋……打开世界地图,我国不仅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000公里的海岸线和10000多公里岛岸线;而且经诸多居战略地位的海峡出海,直接通达世界上最大的水域——太平洋,并可由其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