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情感目标: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教学难点】、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教学方法】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司芬克斯之谜”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2、思考问题: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3、引出课题: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人与动物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讲授新课」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阅读材料:教材134页“狼孩儿”并谈谈对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理解。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分析例子:“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繁华的村庄里,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觉得这世界太繁华、太喧闹。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想入非非,自言自语地说:“这世界上如果只留下我和一个漂亮的姑娘做我的妻子,那该多好啊!”他刚说完,忽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风过后,只有他和一个漂亮的姑娘面对面地站着,其他的一切都消失了。这时那姑娘说道:“哎!我说夫君啊!你要世界只留下咱俩人那我们靠啥过活啊!”小伙子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说道:“我的贤妻啊,你想得真是太周到了,那就出现一些田地和农夫吧。”话音刚落,他的眼前便出现了一些田地和农夫,农夫们便开始在田地里耕作了。这时,他的妻子又跺跺脚说:“夫君啊!你真是太糊涂了,光有谷,没有水和柴,谷子不辗成米,怎样煮饭吃啊!”小伙子听了拍了拍脑袋说:“那就留下山林、水井、樵夫和风车吧!”说着,这些东西就都来了。可是,姑娘又低头想了想,着急地说:“不行,不行,没有锅,我们怎样烧饭,没有床、被子、枕头,我们怎样睡觉呢?要有床,就要有木工,要有被子、枕头,就必须有种棉、纺纱和织布的人……”小伙子听了姑娘的话,又要来了木工、种棉人、纺纱和织布的人……就这样,姑娘点一样,小伙子就要一样,不到一会儿功夫,世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小伙子心里一惊,醒来了,原来是一场梦。()思考问题:你是否有过类似的想象?离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个人能否孤立地生存和发展?当遇到困难、挫折时,你是否想过逃避现实,找一个“世外桃园”去享受人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强调张扬个性,发挥特长,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有的人却把个人和社会对立起来,过分夸大个人的需要,个人的意志,片面地认为张扬个性就不需要尽社会责任,像上面那位小伙子一样,只想建立以我为中心的两人世界,这样的梦能成真吗?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