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课题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文本,掌握“郝、叟、哽、懊悔、祈祷”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3、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启发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2、理解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描写及其作用。关键问题最后一课上的是一堂什么课?这堂课的特殊含义是什么?有何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学方法1、朗读讨论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文意。2、“六字”决读书法:通过读、画、写、记、练、思的方式在读文时进行批注,疏通文意。3、质疑点拨法:采取质疑研讨、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蕴含的意思。4、小组合作学习法:5、展示学习法:通过展示,体现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及收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对课文的写作背景要有所了解。学生准备: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教学过程设计课时1课型问题生成课授课时间月日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入主题30秒钟创设语言情境【旁白】爱国不一定是做轰轰烈烈的大事.爱祖国,就意味着爱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一样的爱国情感,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但其富有的内涵一样能够拨动每一个爱国者的心弦。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1、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2、怀着对问题的探究热情走进文本。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6分钟30秒创设阅读与思考情境【旁白】现在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文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们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呢?1、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从语速、语调、感情等方面进1、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够简单概括文章内容。2、学生能够畅谈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行指导。2、教师关注第二组的朗读,对个别学生进行朗读指导。3、教师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读文感受,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深度预习,合作交流12分钟30秒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旁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提供的《问题导读评价单》,进行深度预习。1、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2、教师参与学生合作交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评价指导。3、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指导。1、学生根据《问题导读评价单》朗读课文。2、学生按照《问题导读评价单》上的要求,结合“读书六字诀”,自主预习课文。3、学生可以就预习中自己的见解、疑惑与同伴进行交流。组内交流,畅谈收获10分钟30秒创设交流与表达情境【旁白】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小组学习,我感到大家的收获真不小。现在,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1、教师在小组内巡回指导。2、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就不能达成共识的疑难问题,可以提供指导性意见。1、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交流,将讨论的收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起来。2、学科长能够认真组织同伴认真、大胆的进行交流。3、学生能够在同伴交流时认真倾听,并且做3、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及时搜集共性问题。4、充分发挥学科长的作用,对理解基础较差的学生,如郭迪进行重点指导。好记录。收集疑难,生成问题6分钟30秒创设思考、合作情境【旁白】看到大家能够自主学习,并且能够在预习、交流的基础上发现生成新的问题,老师非常开心!下面请大家把预习中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1、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问题,重点整理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2、教师对张海龙进行鼓励评价、指导。1、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整合提炼问题。2、将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问题导读评价单》上。课时2课型问题解决课授课时间月日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