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总结蒙田的外貌及内在性格特征。2.逐步领悟文章的主旨。3.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难点:领悟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何能够真正认识自己,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生活大师蒙田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客观的自画像。蒙田《致读者》:读者,这是一本真诚的书。我一上来就要提醒你,我写这本书纯粹是为了我的家庭和我个人,丝毫没考虑要对你有用,也没想赢得荣誉。这是我力所不能及的。我是为了方便我的亲人和朋友才写这部书的:当我不在人世时(这是不久就会发生的事),他们可以从中重温我个性和爱好的某些特征,从而对我的了解更加完整,更加持久。若是为了哗众取宠,我就会更好地装饰自己,就会酌字斟句,矫揉造作。我宁愿以一种朴实、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不作任何人为的努力,因为我描绘的是我自己。我的缺点,我的幼稚的文笔,将以不冒犯公众为原则,活生生地展现在书中。假如我仍生活在大自然原始法则下的国度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那我向你保证,我会很乐意把自己完整地、赤裸裸地描绘出来的。因此,读者,我自己是这部书的材料:你不应该把闲暇浪费在这样一部毫无价值的书上。再见!作者介绍:蒙田(1533—1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他从个性自由的原则出发,反对当时的经院哲学,强调我研究的就是我自己,主张道德行为上的自然依旧以及人的善良天性。二、学生自己总结蒙田的外貌形象以及内在性格特征。比较达芬奇,梵高大画家自己的自画像,了解自画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归纳总结一下,通过自画像作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自我形象?从外貌和精神两个层面来体会。精力充沛、吃苦耐劳;喜爱悠闲、无拘无束有些懦弱和虚荣;情绪反复无常,变化多端三、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文章的主旨。阅读下面语句,思考问题“我尽量密切观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个没有什么身外的人那样。”“我发现自己的懦弱和虚荣心,好不容易才敢于直说出来。”这几句话作者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认识自己只有对自己不断审视,不管外在的任何因素,才能剖析出一个真实的自我剖析出真正的自己,需要有勇气来承认四、组织学生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讨论。一是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的统一。“本人身材矮小粗壮,面部丰满而不臃肿。”“身子结实,体魄强壮,虽则年事相当,但极少受疾病之苦。”“我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二者十分相称。”这样的外貌特征和作家自己剖析的精神世界是这样的吻合。二是采用逐渐推进的叙述方式。作家首先描绘了自己的外貌特征,再由外到内,讲到这种外貌下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剖析采用的也是逐层加深的方式,一步步地审视,密切地观察,一层层地剥取到性格的最深处。作家最后又把认识自己的方法扩大到一切人。三是善于引用典故,善于举例,文风流畅自然。文章多处引用诗句,生动而具说服力。“某一时候我捧起书本,读到某些段落,会觉得美妙之极,激起内心的波澜;换一个时候再读这些段落,不管我如何反复翻阅,如何琢磨,我总觉得晦涩难懂,兴味索然。”作家在文中经常运用生活中发生的细节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五、引导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尝试刻画自我形象。先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然后和同桌交换,再说出自己对同桌的总体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