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集体观念,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二)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三)知识:知道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理解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有力量。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感受团结的重要性,从而树立集体意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是对七年级“新集体、新面貌”的一个延伸。对于学生的“集体”意识要从理论上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对于集体的“团结”,则要从情感上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内化为自觉维护集体团结的动力。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集体中度过的,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集体;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取得一定成就,更是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实现。处在花季中的中学生都渴望成功,然而生活中,不少初中生存在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思想;一部分学生自私、利己主义思想严重;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表现欲太强,团结、合作意识较差,这大大延缓了中学生成长的步伐。集体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和中学生这种思想现状的矛盾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现实依据和动力。要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确集体这一概念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本课时一开始须详细具体地阐明集体的概念,在这里要帮助学生学会概括归纳这一概念。在关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上,由于个人与集体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以必须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这一问题。集体的团结能让处在集体中的个人获得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只有团结才是个人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从大的范围讲,集体的团结就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这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复兴。所以,在正确把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后,要让学生意识到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能发挥出它的力量,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从而自觉维护集体利益。教学设计思路遵循情景导入、自主感悟——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回归生活、拓展升华——成果交流、积累收获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情境教学为主,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相结合,探究实践中注重情商培养。运用案例教学引领学生感悟集体——理解集体——体验集体——学以致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小组合作,关注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名言、关于团结的成语、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事例,在课堂上交流。教师准备:学习哲学中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论,深入浅出地理解“团结就是力量”。调查所教班级学生之间相处情况,以便课堂进行思想教育。教学过程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1.梦想与荣光吴克羣带《梦想合唱团》上春晚《梦想合唱团》是对中国公益慈善文化引领和塑造的一次媒体尝试,也是企业与媒体合作推进慈善事业的一个成功案例。节目秉承“用音乐点亮公益,用歌声传递梦想”的宗旨通过央视的平台,点燃了爱的原野,谱写了一曲慈善华章。2013年2月5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梦想合唱团》第二季播出了总决赛的比赛。由吴克羣(群)率领的宁波队以39分,成功登顶《梦想合唱团》第二季总冠军,并从倪萍手中接过2013年春晚的邀请函。在本周舞台盛典中,吴克羣将再次展现其优秀的改编才能把《在那东山顶上》、《将军令》两首歌巧妙结合,并邀来谭晶与自己合唱。据记者获知,吴克羣在录制当天捐出五十万人民币助力公益,而他在梦想合唱团舞台上的捐助总计也已达到六十万元。吴克羣带领宁波队赢得公益基金的同时,也曾代表《梦想合唱团》深入云南山区探望“最美代课教师”朱银全,他自掏腰包代表宁波队向朱老师捐助十万元用作其医疗费用。而在本周的节目中,吴克羣又捐出五十万用作自己的公益项目,感动全场。有许多网友对他表示了称赞:“《在梦想合唱团》我们看到了吴克羣的努力和爱心,他在舞台上展现的魅力的确让人欣赏。”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