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晕车(yùn)红晕(yùn)轮外圆晕(yùn)晕头转向(yūn)B.咀嚼(jué)嚼舌(jiáo)细嚼慢咽(jiáo)咬文嚼字(jiáo)C.没镞(zú)斟酌(zhuó)蕴藉丰富(jiè)清沁肺腑(qìng)D.岑寂(cén)付梓(zǐ)锱铢必较(zīzhū)尺牍宣言(dú)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援引:引用成例。援,引用。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蕴藉:含蓄而不显露。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付梓:把稿件印出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文章要简捷,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删去。B.每讲一题,老师都要告诉我们一些简洁的解题方法。C.我们要养成学习所必须的好习惯。D.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语文课上,王老师咬文嚼字,引经据典,深受同学喜爱。B.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C.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D.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5.下面8个句子的语序打乱了,选出排列最恰当的一项()①文学是艰苦的事②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③你不能懒,不能粗心④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⑤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⑥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⑦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⑧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A.①②④⑤③⑥⑦⑧B.②④③⑤①⑥⑧⑦C.①③⑤④②⑥⑦⑧D.②①③④⑤⑥⑧⑦二、阅读理解赏析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1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6.请把作者提出的观点概括为不超过25字的句子。7.作者形成的结论是什么?(概括不超过20字)8.作者打破了“推敲”二字的传统理解,而作出了创造性的解说与评论,回答下面的问题。①对“推敲”的总评价为(限18字):②对“推”的评价为:③对“敲”的评价为:④对“推”与“敲”分析后的总结为:三、诗歌鉴赏〔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9.(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