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古诗两首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语文>>第九册主备教师:授课时间: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寻隐者不遇》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教学调整☆用心爱心专心1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深山、深海、深浅。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七、朗读、背诵课文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八、巩固练习1.口头选词填空。师父童子诗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完成课后练习3。3.填空,再读一读。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诵诗爱诗1、挖掘积累:小朋友,周老师每次走过你们的教室的时候,总发现你们的黑板上写着一首古诗,是不是一直在进行着古诗的背诵活动,那我们肯定会背许多。你背的是哪一首?对,咱们背诗还要记住诗的名字。瞧,摇头晃脑背得真投入。2、对话导入: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古诗,从朗朗的背诗声中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宝库,去学习一首新的古诗。。二、整体感受:勾勒牧童轮廓。1、老师板书课题:所见。谁愿意把诗的题目读给大家听听。这个生字的音读得真准,是平舌音,请你带大家读读。有谁能为所找个朋友?释题:“见”什么意思?“所见”就是所看见的。2、告诉学生: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出示袁枚及诗)用心爱心专心23、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谁会读?(请两个)正音。——请你读给同桌听一听,读错的字帮忙纠正一下,读的好的,请你送上你的掌声鼓励一下。——都会读了,那我们一齐读。(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蝉、振、声、意、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