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戊戌变法学习目标导引目标一: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请把握戊戌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目标二:康有为、梁启超是怎样宣传维新思想的?——请把握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特点、意义;康、梁维新思想的内容、特点、意义以及“公车上书”的背景、意义。目标三:如何反驳顽固派反对变法的理论呢?——请把握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的背景、内容、意义。目标四:为什么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变法结果如何?——请把握百日维新的背景、过程、影响。目标五:戊戌变法是怎样失败的?——请把握戊戌政变的背景、过程、性质、影响。目标六:戊戌变法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吗?——请把握戊戌变法的性质、意义和局限性。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是维新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队伍也逐步壮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的代表——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的前列,登上历史舞台。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一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请回答1~2题。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抵制列强经济侵略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清政府增加了税收,减轻了还债压力B.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C.进一步破坏了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D.为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成为革命领导阶级奠定了基础考查点: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影响。解题思路点拨:1.应从维护清政府统治的角度思考。2.经济决定政治,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他们掀起了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运动。规范答案:1.C2.B规律技巧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特点、影响是高考热点,近年来多次命题,内容涉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原因、影响。“经济决定政治”这一原理要充分的运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而这必将导致新的政治运动的发生。思维误区警示:“目的”也是原因之一,应属于主观原因。在不是单纯考查“目的”而是原因的题目中,“目的”也应作为原因。二、康、梁的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条件: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人(近代化思想)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②洋务运动的兴起。(2)代表:王韬、郑观应。(3)主张: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③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4)认识: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②宣传、呼吁变革中国的愿望为康、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康、梁的维新思想(1)康有为:①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②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③《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它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火”。(2)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3.维新思想的传播用心爱心专心(1)方式著书立说: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中阐发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通过《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强的理论。上书: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组织学会,建立团体:1895年,在北京组织成立了第一个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从1895年到1897年间,国内设立的学会、学堂、报馆共五十多所,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建立学堂:①90年代,康有为在广州建立万木草堂,招徒讲学,阐发维新变法思想。②1895年至1897年也有不少学堂创办。③湖南巡抚陈宝箴聘请梁启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培养维新人才。创办报刊:①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