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五年级语文上册 红树林3教案 北师大版VIP免费

五年级语文上册 红树林3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1/3
五年级语文上册 红树林3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2/3
五年级语文上册 红树林3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3/3
红树林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红树林:远观红树林,近赏红树林,红树林的繁殖,红树林的精神。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堪称写景佳作,所以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积累。教学建议1.在语言文字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引导学生多积累。2.远观和近赏红树林部分,在朗读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师在朗读时可作适当的引导和示范,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3.课后可安排一篇习作,写一种你了解的植物,有对这种植物的介绍,并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树林被称为“奇观”的原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进而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自豪感。5.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了解红树林的壮观、美丽、奇特,体会红树林对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2.能继续独立应用列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3.在阅读实践中巩固精读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1.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热爱森林,长白山的茫茫林海,给他留下了许多绿色的梦,但令他从没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梦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走进他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观——红树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认为红树林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然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组合作,注意生字的读音,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2.红树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4.根据课文内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1.在作者的心目中,红树林是一个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话里龙宫的大花园,那么,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为什么?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这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体悟的过程,学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谈理解,为下文1的合作交流做一个铺垫。)4.合作交流学习。(1)说说自己喜欢红树林的原因。(2)文章的哪个部分或者哪个自然段使你有着这样的感受?抓住重点的句段,精读理解。(出示“金钥匙”:有些文章,我们阅读时不必通篇细读。在浏览之后,可以选择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兴趣的段落,用学过的方法精读。)远观红树林:涨潮时,红树林在海水中动态的美;退潮时,红树林的芳馨和婀娜、绚丽多姿。近赏红树林:世外桃园。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幽静神奇。红树林的繁殖:“胎生”的特点,“飘落于地,扎根于土”。简单而令人赞叹。红树林的精神:首尾照应。理解为什么把红树林比作具有奉献精神的海岸卫士。(对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却默默地奉献,造福于人类。)点题升华。(3)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应该怎样读?练习朗读。侧重点有所不同:①远观部分重点要突出这一海上奇观的雄伟、壮丽,朗读时适合用高昂的语调来表现。②近赏部分重点突出这一“世外桃源”的幽静、神秘,朗读时适合用舒缓的语调来表现。③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出现不同的感悟方式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5.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1.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2.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被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深深吸引,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要赞美的是红树林的精神,从而进一步赞美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五、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写法,观察一种你了解的植物,由对这种植物的介绍,进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从而歌颂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劳动者。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的意图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精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 红树林3教案 北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海博书城+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