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又好科学发展》教学设计一、课题: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课时:1课时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运用: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评价经济现象。(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通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能分析实际经济现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2、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创新意识。3、通过了解建设成就和政策,强化民族自豪感。4,通过评价事例,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教学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课程资源整合1、布置学生课下预读教材并搜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具体事例。2、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手段选择1、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问题、结论,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成果,教师评价引导。2、师生通过谈话互动,交流思想和看法。六、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相结合。七、教学活动的逻辑思路成就----不平衡----需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内容----措施。八、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但这个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课件】视频:“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问题】从录像中,我们看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答: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发展不平衡。要统筹城乡发展。等等。教师引导:大家的发言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还是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下一步我国应怎样发展呢?今天就探讨这个问题。【板书】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新授】教师引导:在改革之后的三十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课件】视频:“我国经济发展成就”。“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问题】你还知道有哪些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1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原因很多,但根本应在思想上。“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危害不浅【课件】图片:“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白色污染”、“治理费用”、“经济安全”。教师引导: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所以,我们不能把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需要我们思考为什么发展(发展的重要性),为谁发展(谁是发展的受益者,谁是发展的推动者),如何发展(发展的方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下面我们看它的内容是什么。【板书】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师直问。学生根据预习成果直答,课件呈现结论。•为什么坚持科学发展观?地位?内涵?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怎样理解第一要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课件】文本:•1.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方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内涵: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