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主要节日:1.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为庆祝耶稣诞生,定于每年的12月25日为圣诞日。12月24日通常称为圣诞夜,一般教堂都要举行庆祝耶稣降生的夜礼拜(根据圣经耶稣降生于晚上),礼拜中专门献唱《圣母颂》或《弥赛亚》等名曲。基督徒在此节日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古罗马人用青枝绿叶和灯火装饰房屋,并向儿童和穷人赠送礼物。条顿人各部落又融入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宗教礼仪,于是有张挂树枝、团聚欢宴、燃烧柴木、品尝糕饼、走亲访友等庆祝活动。英美国家在家中放圣诞树,唱圣诞歌。火和彩灯的装饰象征温暖和长寿;常青树象征不断进取、奋斗生存。像国际礼拜堂,沐恩堂,景灵堂都以圣诞夜音乐崇拜水准较高而闻名于基督教界。又如清心堂,华东神学院等每年圣诞节都有朝圣表演,再现耶稣诞生时的情景。2.复活节:为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载:耶稣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第三天复活。根据公元325年尼西亚公会议规定,复活节在每年春分后第一个圆月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个节日。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地不一,最流行的是吃复活节蛋,以象征复活和生命。每逢圣诞节前后几日,上海各教堂都举行丰富的礼拜活动,参加人数也极多,气氛热烈。3.受难节:受难节是纪念耶稣受难的节日。据《圣经·新约全书》:耶稣于复活节前三天被钉在十字架而死。这天在犹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规定复活节前二天星期五为受难节。基督教多数教派都纪念这一节日。4.圣灵降临节:圣灵降临节,亦称五旬节。《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复活后第40天升天,第50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后开始向世界各地传布福音。教会规定每年复活节后第50天为圣灵降临节,又称“五旬节”。约在三世纪末开始举行,4世纪在基督教文献中有耶路撒冷教会欢庆此节日的记述。基督教多数教派不守此节。由于历法不同,东方教会在具体日期上比天主教、新教迟13、14天。5.感恩节:感恩节为美国基督教的习俗节日,起源于1621年,初为迁居美洲的清教徒庆祝丰收的活动,后经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定此节为全国性节日。具体日期多经更改,1941年起定为11月第四个星期四举行,教堂在这一天举行感恩礼拜,家庭也举行聚会,通常共食火鸡等。中国基督教部分教派守此节,并举行感恩礼拜。6.情人节:即圣瓦伦丁节。在每年的2月14日,这是一个情侣们的节日,富有浪漫色彩。充满了友谊和快乐。年轻的恋人一起到郊外旅游或去参加舞会。有的俱乐部还为年轻的朋友举行非常有趣味的化装舞会。恋人们互赠有纪念意义的礼品或精美别致的贺卡,印有象征爱情的图案。礼品的装饰大多是心形的糖盒,香水或饰物。也有的送系着红丝带的玫瑰花或郁金香花束。有的老年夫妇在这天也互赠鲜花。以表达他们持久的爱情。7.主日(Lord'sDay)——亦称“礼拜日”。基督教对星期日的别称。《新约圣经》中:耶稣在安息日前一天(星期五)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于安息日后一日“复活”,即为主日“主的日子”8.本堂节日(AltarHolidays)——为纪念基督教史上各种重大事件、圣母和圣徒而建造教堂及其祭坛的节日。形成于各地正式接受基督教并开始建造教堂的时期。其教堂往往用某个被视为本堂区教徒保护者的圣徒来命名,为纪念圣徒而规定的节日即称为“本堂节”或“教堂节”。这种节日因此颇具地方特色,为当地居民所重视。其纪念活动亦极为隆重,有时会持续数天。主要在农村流行,成为其民间传统。9.降临节(Advent)——亦称“将临节”。自圣诞节前的四个星期的星期日起,至圣诞节止,为迎接耶稣的诞生和他将来的复临这段时期。西方教会年历以降临节开始。其中第一个周日被称为“降临节主日”(adventsunday),而最后那个周日被称为“降临节第四主日”。在这四个周日期间内,人们通常可以看到所制作的“降临节花冠”,由木制或金属制架上的四根蜡烛组成。在降临节的每一个周日会点燃其中的一根蜡烛。某些教会的教牧人员在这段时间内会穿象征忏悔的紫色服装。5世纪末始于法国的一些教区,7世纪传到西方各地教会。12世纪末规定该节期为四个星期,沿袭至今,惟有原定节期的大小斋已免。10.显现节(Epiphany)——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