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sfamily教学目标: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家庭成员的词汇,并进行简单的介绍。知识目标:1.感知理解课文故事,体会介绍家庭成员的功能句型的运用环境。2.初步感知理解单词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family。情感、策略、文化意识目标:1.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人,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故事。2.感知、学习家庭成员的词汇,学习询问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的句子。教学难点:1.单词father,mother,brother的正确读音。2.That’smy……句型的正确使用。课型:故事教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教师带着Ann的头饰,与学生打招呼,复习日常用语。二、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师生一起唱歌曲《Who’sthat?》第一遍唱原版歌曲。第二遍唱改编后的歌曲。2.引出单词brother。教师教授单词brother及句子Ken’smybrother.。将Ken的图片与单词brother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1.通过唱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告诉学生现在开始上课了。2.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已学知识Who’sthat?,提前渗透主题故事中图6的内容3.顺理成章的引出下面的教学环节单词brother。三、整体呈现,学习故事。(一)整体观看课文录像第一遍。1.看后提问:Howmanypeoplearethereinmyfamily?当学生答出有5个人时,出现Ann的家庭照画面(Ken的直接出现,其他人都是模糊的轮廓。)2.教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并重复That’sKen.Ken’smybrother.(二)整体观看课文录像第二遍并提问。1.Whoelsecanyouseeinmyfamily?每当学生说出一个家庭成员,教师给学生展示对应的课文图片。2.解决单词father,mother,sister.教师带读,小组读。3.在教第一个单词时,解决问句Who’sthat?,并把单词放到That’smy……的句型中进行练习。设计意图:在解决单词father,mother,sister环节中,学生说谁,教师点谁,出与课文对应的单张的图片,然后再回到总图。这时的总图出现已经说完的家庭成员的轮廓,没说的还是模糊的。这样设计是逐个解决家庭成员的单词,并逐一进行练习。4.学生利用Ann和Ken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复习句型。5.师生一起唱歌曲《Thisismymother.》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好动的,为了避免出现坐不住的现象,教师在这个阶段安排了唱歌的环节,目的是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复习刚刚讲过的家庭成员father,mother,sister的单词,并引出新词family。6.教师指图,解决单词family和句子Thisismyfamily.。并出现课题《Ann’sfamily》。四、巩固反馈,寓教于乐。1.学生跟电脑逐句朗读课文。2.学生看书跟录音逐句朗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4.学生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朗读。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分角色读课文小对话。6.利用学生们的家庭照,师生问答,生生问答。五、回顾小结,感知记忆。1.教师带领学生利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复习主题故事。2.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人。出family的课件。六、分层作业,提高能力。1.听录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向同桌或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庭照片。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习的技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是为了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