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中学——倪金帮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教学目的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提出“整理党务案”。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及各种反动势力的勾结。“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遇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的功绩、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大革命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革命任务——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中国依然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之下。但大革命的功绩和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建立强大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血的教训将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走向成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蒋介石、汪精卫对革命的背叛,让学生认清他们反动的阶级立场。他们代表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所以他们必然背叛孙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必然要与共产党分道扬镰。认识到由于革命的阵营内部潜伏着这样的敌人,合作的破裂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通过李大钊等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情感的体会,使学生感受情操与人格的魅力。通过大革命的失败,以及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当中,共产党人不畏强敌,迎着屠刀继续革命,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再现,使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感受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大革命的失败和大革命功绩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有关史实讨论大革命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学法指导方面:指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史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分析方法。在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中认清谁是革命的敌人;在主观原因中认识共产党自身的不足。从经验和教训中进一步认清革命发展的道路,从2003/5/291刘国钧中学——倪金帮而使学生学会历史的思维。教学要点一、帝国主义的干涉二、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1.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2.蒋介石夺取最高领导权“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三、“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蒋介石准备反革命政变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3.李大钊遇害4.“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四、大革命的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1.大革命的功绩和影响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3.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本课重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重点分析:(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本课重点。政变表明,蒋介石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工具,成为国民革命公开的敌人。由于蒋介石集团的背叛,革命统一战线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大革命走向失败。(2)“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本课的重点。政变表明,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此时的国民党已由各革命阶级的联盟变为代表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党了。表明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本课难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难点分析:(1)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是本课的难点。首先要充分肯定国民大革命的历史功绩,突出其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作用。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大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它是共产党继续革命的基础和新起点。对失败的原因分析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点武装学生。(2)本课涉及到的几种关系的变化也是难点。例如国民党性质的变化、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外各种反动势力与蒋、汪关系的变化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导入新课2003/5/292刘国钧中学——倪金帮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挂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反帝运动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概况,然后指出:在大革命蓬勃发展的同时,潜藏着失败的隐患。帝国主义的炮口,始终寻衅对准中国革命;革命阵营里发生了背叛,昔日的同盟者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