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中语文《项脊轩志(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借平淡的生活琐事,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教学重点和难点1.着重了解文中所抒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2.背诵全文。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题解与作家作品要求学生看注解①,教师补充:《项脊轩志》是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于是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受司马迁和欧阳修的影响很大,但有他自己的特色。他善于用疏淡的笔墨,描写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事物,以及家人、亲友之间的一些琐碎事情,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所以感染力很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项脊轩志》,就是属于这种性质的抒情散文。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正音。补充注音:2.补充注释:(1)不能得日:得到阳光。(2)万籁有声:一切声音都听得到。(3)日过午已昏:屋里光线昏暗。(4)庭阶寂寂:少有人迹。(5)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6)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7)相为应答:为她做出回答。(8)何竟日默默在此:整天。3.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串行答疑,对共性问题课堂上加以讲解。三、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课后练习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