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2.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模仿。◆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绿”的认识、感受和理解。2.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对“绿”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本文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对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美。3.结合作者的身世,引导学生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2.树立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尤其注意节奏和语气的运用。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作特点,理解托物言志的象征写作手法。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寄托的感情、散文的内涵美及其象征意义。◆难点1.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2.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教学突破1.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分组讨论“我心中的绿”。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散文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整体感知读写赏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看课件中的一幅图“绿”,请同学设想在不同情况下观“绿”后的感受,例如夏季冬季、欢乐时、忧烦时等,[在我的身后有幅绿,当你看到它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生自由发言)]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对物的感情,常有环境和情境的限制,从而使其明白了解作品的主旨与作者的感受,一定要关注写作的背景和情境。]2、引出课题(板书:《囚绿记》陆蠡)3、感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讨论,引导学生再阅读,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并达成共识,最后选几名同学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交流。设计问题如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绿枝条有什么特点?3、你所理解的象征手法?同时,放几幅图片让同学加深对写作背景的认识。)二、释题启疑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了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流出“囚”的意思并与“绿”联系起来)2、学生自读要求:自由朗读,找出“囚绿”的相关章节,并思考囚绿之前、之后又写了什么?划出关键词、句。最后思考下为什么囚绿?三、研读探究1、囚之意(1)囚绿写在文章的8—12段(2)囚绿的本意①所囚的是一枝什么样的绿?△绿的特点(生机勃勃)情境设想:如果是你,看到这枝绿,会怎样?②作者囚绿的本意是什么?[生边读边找]△接近、亲密、装饰、比喻(8段)△从中折射出作者什么样的处境与心境?[“一枝一叶总关情”,自然界的物总会触动和激发善感的文人的心情,而这份触动和激发又会被文人附着在物上,从而形诸文字,当读者去读这个含情之物时,必然可从中琢磨出作者的处境和心境](此处可以加诗句说明,那些古人用那些枝叶表达情感的)抑郁的心情、不顺的人生;对爱、幸福和美好的追求和希望△小结:囚绿是因为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抑郁、不顺心的人对爱、幸福和美好深深的追求而采取的行动△鉴赏“牵”[作者为了得到这份爱、幸福和美好,他用了一个“牵”字](生讨论)牵,让我们想到人与人的牵手,无论悲伤与幸福,不管逆境与顺境,都见证着一份真爱,相濡以沫,同心、同梦、同喜、同悲、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虽然牵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动作,简单、朴素,却包含着宁静、充实、满足、安慰和体贴。它直入了作者的心田,可见作者爱这枝绿之深。(有深意。表述要动情。说到学生心坎上去。)2、爱之深(1)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对这支绿的爱之深?△[因为欢喜这片绿,我才选定了这简陋的小房间]选房△[热情地歌颂绿(生命、希望、慰安、快乐)]歌颂△[“我”的心态(怀念、把我的心都等焦了、急不暇择、视同至室、绿叶和我对语、快活、留恋、欢喜)]心情△[对常春藤的细腻的美的描写]描写(2)本有爱抚,本是善意,爱之深却换来一个“囚”字,你怎么认识作者的“囚”的行为?△对绿的爱与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囚绿虽是爱意,但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他的思图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