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治理现状与思考城中村治理现状与思考内容摘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和空间规划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县城城市区域快速扩大,出现城中村是不可避免的,而城中村的出现带来了一系列新时代的新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城中村进行高效治理是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有效手段。这次调研对XX县区城中村治理现状进行分析,调查从城中村、治理者和居民出发,提出沟通和调查分析城中村治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治理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蓝山,城中村,治理现状目录一、引言1二、城中村治理现状2三、城中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3四、城中村治理思考4参考文献附录城中村治理现状与思考1.引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近年来,a县积极推动城镇化进程,20XX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42.5万人,常住人口为34.5万人,城镇化率为48.29%。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带来了城中村问题。城中村由于历史、规划和管理问题,造成大量违章建筑、环境脏乱、人流混杂、治安混乱、基础设施缺乏、公共服务缺失、城市管理困难等问题,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XX县区城中村治理现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第1页共4页2.城中村治理现状2.1a县城中村空间分布概况a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中村分布比较零散,未形成大型聚集区。城中村治理以“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提高效能”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实行城市社区网格化创新社会管理。调研小组选取了点进行了问卷调查。3.城中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3.1空间布局凌乱,缺乏统一规划;规划管理上由于城乡二元性使城中村的发展未纳入或滞后于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村自身的发展又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城中村的建设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空间布局凌乱。由于城中村内土地权属和使用混乱,利益的驱动导致建设无序扩张。用地功能紊乱,违章违规建设多,不同类型地基建筑物混杂在一起,建筑呈现无序的分布状态,建筑密度极大,建筑通风和采光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的建筑还是危房,使居住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建筑挤占道路和公共空间的现象。住宅、工业、仓储用地混杂,防护距离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给住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内部建筑过密,建筑设计陈旧落后,大部分区域公共绿地极少或没有,景观环境差,严重影响城市景观。3.2居住环境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城中村开发强度普遍过大,公共活动空间(包括绿地)缺乏,环境质量低下;公共配套设施不足,城中村的道路曲折不通,消防安全隐患重大。而由于道路狭窄,无主次干道之分,道路坐标、标高和城市道路网无法对接,商贩私营业主等又不规范经营,私占道路,路边也经常莫名地堆放建筑材料和杂物,无人管理,经常只能车辆单行通过,交通堵塞严重,交通压力大,这不仅使城市村庄火灾隐患增大,一旦出现失火严重的情况,消防官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房屋高度无序,排水雨污不分,电力、电讯线路杂乱,给水、排水、煤气等设施严重不足,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同时,由于村内的垃圾处理设施缺乏,环境卫生管理不善,致使村中污水遍地、垃第2页共4页圾乱倒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也影响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3.3流动人口多、社会管理薄弱疏漏;城中村的房租比较低廉,在土地制度、稽查制度和行政管理上具有城乡二元的特点,所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员短期或长期地居住在城中村内,使得城中村的人口结构变得较为复杂,人口密度也越来越大。外来人口的增多,加上城乡二元管理的特点,人口流动又比较频发,所以社会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治安管理起来比较困难。某些城中村甚至已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制作基地,社会治安的乱源,严重影响社会和谐。4.城中村治理思考由于城中村问题的存在,在新时期对于外部环境造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