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新青年?与五四精神一、什么是五四精神?二、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一页,共六十三页。三、北京大学与?新青年?的结合四、?新青年?杂志的主要撰稿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五、?新青年?对民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六、新文化阵营的分裂与?新青年?迁回上海第二页,共六十三页。阅读资料阅读资料第三页,共六十三页。一、什么是五四精神?第四页,共六十三页。学生牺牲的精神、社会制裁的精神和民族自决的精神,这三种精神事关民族的觉醒国家的存亡。〔罗家伦〕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是“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陈独秀〕“爱国运动〞、“以批判的态度重新估价一切〞和“思想界的自由开展〞。“五四的根本精神——提倡民主和提倡科学〞。〔周策纵〕第五页,共六十三页。第六页,共六十三页。中国共产党对五四精神的概括: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五四精神的卓越表达;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七页,共六十三页。?新青年?与五四精神第八页,共六十三页。“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局部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第九页,共六十三页。“?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胡适〕第十页,共六十三页。二、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孙中山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一本杂志一所名校一个特立独行的人——陈独秀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一期起易名为?新青年?。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珍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那么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那么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那么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那么社会亡。〞——陈独秀:?敬告青年?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三、北京大学与?新青年?的结合从1917年起,?新青年?销量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轰动一时。?新青年?影响力的迅速提升,与陈独秀就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改到北京编辑出版,并变为北大老师的同人刊物直接相关。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四、?新青年?杂志的主要撰稿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应是争议及其原因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李大钊(1889-1927)鲁迅(1881-1936)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李大钊、蔡元培、鲁迅、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吴虞、易白沙、高一涵等人。这些人都与?新青年?、与北京大学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根本上都是北大的老师,也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可以说,?新青年?编辑部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司令部。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这些人的教育背景是中国历史上仅见的——融古今中西于一身。“在两种文化环境中艰苦学习20年左右,他们真正成了具有双重文化的一代人,比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