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防控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防控第一页,共六十页。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种类及特点小儿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种类及特点种类:麻疹、风疹、腮腺炎、流脑、水痘、流感等。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均有疫苗可进行特异性预防;临床表现:发病早期类似感冒,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毒血症引起的皮肤各种反响(出血点、淤斑、淤点、水疱、结痂等);局部出现神经系统病症;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其次是接触传播;发病特点:以冬春季节发病为高,公共场所和集体单位发病多且易造成流行;预防措施: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相应疫苗。第二页,共六十页。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第三页,共六十页。•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发病率及病死率极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播。•幼儿流感可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喉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常有高热、中度中毒病症。第四页,共六十页。•流感是一种由A、B、C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传染病。•A型(也称甲型)流感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广泛存在,常以流行形式出现,如果有新亚型出现那么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第五页,共六十页。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药物预防口服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疫苗接种•综合对病症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高热者给予解热镇静剂,防止使用阿司匹林。•抗病毒治疗第六页,共六十页。麻疹麻疹第七页,共六十页。危害危害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危害:导致支气管炎、肺炎、麻疹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预后差、甚至死亡。本病传染性强,在疫苗前时代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曾居儿童传染病首位。第八页,共六十页。1.典型麻疹:分三期:〔1〕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眼结合膜充血,2~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第九页,共六十页。〔2〕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皮疹首先在耳后、发际、面部出现.2~3天内逐渐遍布全身。皮疹初呈细小淡红色斑,直径2~4毫米,继而融合为暗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无发疹的皮肤颜色正常。麻疹面部表现第十页,共六十页。皮疹第一天皮疹第一天皮疹融合第十一页,共六十页。〔3〕恢复期:皮疹约于3~4天内出齐发透,皮疹依出疹先后顺序隐退,皮肤呈糠屑状脱皮并有色素沉着,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成人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色素沉着第十二页,共六十页。2.重型麻疹病情重。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者为休克性麻疹皮疹为出血性,压之不褪色者为出血性麻疹。第十三页,共六十页。•3.轻型麻疹••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病症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麻疹还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SSPE)。第十四页,共六十页。近几年麻疹的发病特点近几年麻疹的发病特点•发病年龄双向移位,大龄和<8月龄•增多〔未免疫者较多〕•临床病症不典型多,与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很难鉴别•90~95%病例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或免疫史不详•流动人口〔求学、务工〕发病较多•〔占40-50%〕多数免疫史不详第十五页,共六十页。预防预防•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隔离治疗:•进行疫情报告;患病学生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方可入园、入学;•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严把入学、入园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6岁以前必需完成二针麻疹疫苗•〔或麻-风-腮联合疫苗〕的接种。第十六页,共六十页。风疹风疹第十七页,共六十页。危害危害第十八页,共六十页。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人类是风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通过飞沫传播,在出疹期传染性最强,除鼻咽分泌物外,血、粪、尿中亦有病毒存在•多在冬春季发病,多见于1~5岁儿童,男女发病率均等。母亲的抗体可保护6个月前婴儿不发病。广泛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