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组织与实施第二章第一页,共三十四页。第一节院前急救概念•院前急救prehospitalemergencymedicalcare:•病人在现场得到的救治和运往医院途中得到的监护•与院内救护区别:有否公众参与第二页,共三十四页。一、院外急救的重要性•1、从医疗角度看•时间就是生命•猝死--最佳抢救时间4min•10-20分钟白金时间•½-1小时黄金时间•6小时白银时间•>6小时白布单时间第三页,共三十四页。战争运输(H)死亡率(%)一战二战美军侵朝美军侵越12~186~122~41~48.55.82.41.7•2、从社会灾害防控角度看•人员伤亡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第四页,共三十四页。二、院外急救的特点•突发性:•紧迫性:4min、6min、10min•艰难性:多人员、多系统。•灵活性:就地取材•关键性:技术、药品、指挥第五页,共三十四页。院外急救的6大原则•先复苏后固定--心搏呼吸骤停又有骨折时•先止血后包扎--大出血又有创口时•先重伤后轻伤--既有垂危者又有较轻的伤员时•先救治后运送--运送途中不停止抢救措施•急救呼救并重--遇有成批伤员多人在场,分工合作•搬运医护一致--安全到达目的地、减少痛苦、死亡第六页,共三十四页。三、院前急救的任务•1、对呼救病人的急救•2、紧急医疗救援或战时的战伤救护•3、特殊任务的救护值班•4、宣传普及初级救生技术•5、科研工作与教育培训第七页,共三十四页。四、院前救护人员的分类•1、专业急救人员:•医师以上经专业培训•2、非专业急救人员•救生员设立•60-100人中有一名救生员•普及救生知识第八页,共三十四页。五、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及展望•1、大中城市采取模式•院前急救—急诊室—ICU•统一指挥、分片负责、专科出诊•120—中心调度—就近出车送就近医院•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模式—中心医院•2、三级急救网络:县乡村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外貌第九页,共三十四页。院前急救展望•政策逐步完善•急救模式逐步完善•急救电话统一•救援立体化•公众意识强化第十页,共三十四页。第二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1、特别重大事件(I级)(1)一次事件伤亡100人以上,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⑵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⑶国务院认定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重大事件(II级)•⑴一次事件伤亡50人以上,99人以下,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⑵跨市(地)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⑶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较大事件(Ⅲ级)•⑴伤亡30人以上,49人以下,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⑵市级确定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一般事件(IV级)•⑴伤亡10人以上,有1例以上死亡和危重病例的突发公共事件。•⑵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二、医疗救援组织体系•1、医疗救援领导小组•国务院、省、市、县•2、专家组•卫生行政部门组建•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各级医疗类机构•4、现场医疗卫生指挥部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三、伤员分诊•现场伤员分类意义:提高急救效率。•现场伤员分类的要求:•边抢救边分类、有经验技术者承担•先危后重,再轻后小•快速、准确、无误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分诊的方法•1-2min完成•呼吸是否停止:看、听、感•脉搏是否停止:触、看、摸、量•SOAP公式:•主述(subject)、•观察(objective)、•评估(assess)、•计划(Plan)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四、伤员的分流•急救标记•第I急救区--红色:病伤严重,危及生命•第II急救区--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第III急救区--绿色:受伤较轻,可行走•第IV急救区--黑色:死亡伤病员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分流和分类卡示意图•分类卡:即伤标,由急救部门统一印制的,包括伤情分类的颜色和扼要记录病情位置,便于后送转运途中的救护和交接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五、突发公共事件转运•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