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案例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张志清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是本组励志人物篇的第四篇课文,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司马迁受父亲影响,努力学习历史。这一自然段看起来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常常被一笔带过。其实不然,这一部分是很好的铺垫与烘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氛围及父亲的影响对司马迁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自然段写司马迁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每天认真整理史料。“泪流满面”的嘱托,语重而心长,使司马迁感到了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从此,他将独自担起父亲未完的伟大事业!第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先写他遭受横祸,再写他忍辱含垢为完成父亲的遗愿而编写史书。第四自然段写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整整13年”、“52万字”这些数字突出了《史记》是鸿篇巨制,隐含其中的是司马迁为此付出的巨大而艰辛的努力,呼应了“前无古人”、“几乎耗尽了毕生心血”、“生命写成的”等词语,赞叹之情蕴于其中。全文内容概括性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移精神的赞美。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飞来横祸”、“前无古人”、“发愤”等词语的意思。3、理清文章脉络,能用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掌握一些学习字词、理解词语、朗读课文的方法。三、课前思考:这是一堂关于《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目标导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课研究主题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情况下,怎么在小学语文第一课时中开展目标导学”。因为课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充分预习,所以我认为这堂课的重点在于检测和巩固学生的预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指导。另外第一课时由于目标清晰,内容相对乏味,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也是我思考的方向之一。总之,就是要在目标导学的基础上,让课堂有趣而高效。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主要板块。1、导入。从单元主题“有志竟成”入手;交流对司马迁的了解引出课题,理解发愤;引导质疑课题,产生阅读期待。导学策略: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全班交流预习的关于司马迁的资料③运用媒体,进行总结和巩固④引导质疑,产生阅读期待2、理清文章脉络,把段意提炼成一首诗。导学策略:①定准学习目标即课文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和概括提炼段意的方法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③全班交流④进行语言提炼⑤老师直接采用语言描述概括进行总结。3、从字音、字形、字义这三个方面来检测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导学策略::①创设情景,采用闯关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目标的出示显得情趣盎然。这里设置字音、字形、字义三重关卡②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③全班交流④老师直接采用语言描述概括进行总结。4、交流课文内容的朗读。要求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好能总结出好的朗读经验。导学策略::①定准学习目标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和交流读好课文的方法、策略②全班交流③进行总结。5、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略)以上每个学习板块都有相应的更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学习目标作为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并以学习目标作为引发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从而实现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导入师:很高兴来到五(2)班,给大家上课。首先请同学们齐读一则名言。(出示PPT——有志者,事竟成)师: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也是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这个单元中的海伦凯勒、阿炳、郑和等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有志竟成的人物。今天要学的是本单元最后一个的有志竟成的人物——司马迁。现在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预习到的司马迁?生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师:是啊,司马迁是个历史名人。生2:我知道司马迁为替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遭受惨无人道的宫刑。师:司马迁的经历十分坎坷。生3:我还知道司马迁穷写了《史记》,《史记》写得及其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