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或设想: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这两种机械的作用。这节是传统的机械单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难度要小,这种机械没有变形,形式单一,学生容易认识。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所以《滑轮》这节课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收获。真正见到过动滑轮的学生很少,动滑轮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这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在课前要注意搜集一些滑轮的图片,使学生感觉到它与我们生活的接近。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2、通过探究,认识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3、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每组学生准备:一个铁架台、蜡线、滑轮一个、钩码一盒、测力计一个。2、演示用的滑轮、天平、支架、杠杆、钩码等;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实施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放升旗片段:升旗的时候,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轻轻一拉绳子,旗帜就能升得那么高?(1)学生观看升旗片段。(2)思考、推测并回答。启发学生对猜想在旗杆的顶上有什么样的装置,从而引出了滑轮的问题,出示滑轮。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结构。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二、新师:为了进一步研究升旗的秘密,让我们来模拟一个升旗的装置吧。(1)学生组装升旗的装置。(2)学生动手操作,并将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这是本课教学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巡视1课教学1、定滑轮2、动滑轮巡视、观察、指导师: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提问:(1)是什么起了作用?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呢?(2)我们发现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定滑轮是不是也有省力的作用?师:播放搬运货物录像,明确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师:那么动滑轮有些什么特点呢?研究动滑轮时,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呢?引导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以视频巩固,开阔来。(3)交流:复述:利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1)各组学生讨论、制定探究计划,并动手操作。(2)学生小组讨论、思考,并做汇报。归纳:使用动滑轮大约能省一半的力,但并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填写实验记录报单学生(1)讨论,交流回答。(2)学生欣赏体会。教师必须树立以“实验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实验活动为主,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所以这部分就是通过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思考,了解客观现实,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启发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定滑轮,动滑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关注学生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注重对每一位学生的启发。通过观察动滑轮和定滑轮,加强理解、运用。2三、小结四、课堂练习眼界,感受神奇。课件展示。课件展示习题,指导完成。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思考、讨论、回答。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已有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及时查缺补漏。五、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的家庭作业;2、复习本节内容。板书设计:定滑轮和动滑轮名称特点作用定滑轮位置不变改变用力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随物体移动而移动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课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