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机车:从“破落地主”到行业标杆青岛四方机车厂是始建于1900年的国有企业,一万多人,曾隶属于铁道部,2002年9月从铁道部剥离出来,现直属于中国南车集团。四方具有辉煌的历史,不仅生产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第一台内燃机车、第一列投入商业运营的“子弹头”,而且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专列也都是他们生产的;另外,该厂也是第一个吸收消化世界上最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生产出国产化的交流传动样车的。但由于该厂的质量不稳定,他们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一些波折。比如,客车转向架发生裂纹,被铁道部责令停产;因质量问题被挤出干线机车市场。后来,他们与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合作,开始推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经过多年实践,成效显著。面临的质量困惑:四方机车八十年代推动全面质量管理,九十年代进行ISO9001认证,但是直到推行零缺陷管理之前,产品质量仍然不见好转,质量问题仍层出不穷,甚至越发严重。质量问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发展的压力,一是机客车市场萎缩,销售收入下降;二是竞争对手逐渐壮大,一时间竟然不以四方机车为对手;三是国际对手觊觎国内市场。铁道部领导称四方机车为“破落地主”,铁道部投资转向其他兄弟企业。导入零缺陷管理,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症结: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导致错误的结果;错误的结果又导致——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长期解决不了的惯性问题;周期性发生的重大问题。比如,质量问题:机车震动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柴油机漏油成为司空见惯;对客车磕碰伤不以为然;铸件废品率居高不下……;比如,管理问题:出了质量问题就是质量部门的事;质量认证变成迎审技巧的比赛;总装分厂设有专门的交车工段,没有一台机车能够通过验收顺利交付客户,都需要经过交车工段动焊重新拆卸、修补;管理层漠视操作人员反映的问题;只重视问题的补救;能救火的人成为英雄……。质量改进的新思路:零缺陷管理发现问题的症结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必须用新的理念来解决它。“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质量改进思路,称之为“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也就是促成质量改进的核心概念。要想质量成功并且持续下去,这“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深入人心,而且要变成组织中的筋骨和血肉并循环保持。四方机车推行零缺陷管理的故事:(故事一)有一次,他们在交车的过程中,用户发现提出推杆导筒处有金属屑。他们就把所有车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四台车都有问题。柴油机分厂厂长带领职工主动把柴油机都吊下来,回去解体,并把没出厂的九台也全部解体检查,查找原因。经分析是铜套加工光洁度低造成的,最后分厂厂长带着职工,谁干的把谁叫来,把将近200多个铜套都砸了,就是说以后谁也不许生产不合格产品,生产后就是报废的。这件事对他们分厂全体职工震动很大。经过他的努力,柴油机的质量明显上升。(故事二)以前柴油机漏油很厉害,都是60到100处,一位厂长改进后发现柴油机不漏了,他自己都没想到,觉得柴油机理所当然应该漏油。每年都要对客户例行走访,觉得去了之后肯定要捱客户批,结果客户把他们表扬了一顿,说你们以前还是不想干,否则不会干不好。这样一讲他非常高兴,感到通过努力得到了回报。(故事三)公司在推行零缺陷理念后,非常重视总结现场案例,他们有这样一个案例:在做试点的时候,一个工人把一根车轴磨废了,如果按一般的判断肯定是工人的事。质保人员说你们分析一下原因,按零缺陷管理咱们要找到真正的原因,后来查原因发现是床子比较旧了,进给轮抦松了,不知道怎么碰了一下,进给大了造成车轴磨废。分析到这里,大家还是认为是工人的问题,为什么床子坏了不报告找人修。一周后治保人员亲自到现场看了情况,检查员也来看,发现轮抦松了还没有修好。他问是不是这台机器,这个机器怎么没有修?回答说是这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修。后来质保人员找厂长,说你看出了质量事故,你们也查出原因了,一周的时间还没有修,工人还在用这种状况的床子干活。请问大家:假如这个工人没有磨废车轴,这个车床不好,他向领导汇报你给我修修床子,你们能不能给他修?你出问题自己找到原因还不给修,工人还没出问题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