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堂中心中学集体备课专用纸学科组语文时间2013.4.17地点七(1)班年级七年级单元第四单元课题《安塞腰鼓》主备人刘庆讨论时间2013.4.17设计目的:教学设计:《安塞腰鼓》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清课文脉络;品读优美的句子,本节课主要品读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及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感受陕北人民通过安塞腰鼓所表现出来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教学重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一些朗读技巧。【教学难点】从修辞手法角度品读文中优美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教法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安塞腰鼓表演,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视频播放)让学生真实感受黄土高原的风情。①打腰鼓的人是哪里的?在哪儿打?②为什么他们那儿的腰鼓打得这么有气势?2、导语-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漫天,在许多人心里,那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在哪里却也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产生于黄土高原的安塞腰鼓粗狂、雄浑、动力十足,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在古代他既是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凯旋的欢迎曲。今天,我们将走进黄土高原,走进安塞腰鼓,作家刘成章用他饱含诗情的笔触为我们描写了安塞腰鼓,让我们来感受他给我们内心带来的震撼和冲击吧。二、朗读课文,感受魅力1、按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高粱骤雨枣树搏击战栗陌生亢奋晦暗羁绊蓦然冗杂烧灼奇伟磅礴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A.指名读,正音。B.关于字形,对同学作友情提醒。羁绊:①缠住了,不能脱身。②束缚蓦然:①猛然②不经心的冗杂:形容事物繁杂。大彻大悟:彻底觉悟。翻飞:①忽上忽下来回地飞。②自上而下地翻动或飘动。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亢奋:极度兴奋。这些词语,你理解了哪些?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相机进行方法指导。过渡:扫清了这些“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3、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注意:1.语调稍高2.语速稍快3.语气句式不同,语气应有变化;听完之后,说说文章给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提示用一个词形容:震撼、气势磅礴、壮烈、豪迈等都可以)4、为什么安塞腰鼓会给我们如此震撼的感觉呢?(因为安塞腰鼓本身散发的魅力和作者非凡的语言魅力)5、请学生尝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模仿泛读,大胆读出感情。由其他同学评价谁读的最好。6、教师作适当的朗读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语调语调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较慢。三、精读赏析,问题探究生命因力量而得到宣泄,力量又带动生命奔腾、升华。我们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语言,看看作者是怎样体现生命的力量的?1、示例:课文第8段“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亢奋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激烈,写出了腰鼓场面的宏大。)2、学生自由找出文中其他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讨论说明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讲读第一部分:(鼓响前)师:这鼓响前的景象,令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生:沉稳、安静。师:“我”看到了什么?课文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生1:作者看到了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师:这是从哪方面写的?生:从安塞腰鼓表演的场景进行描写。师:课文还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生:后生。师:这是怎样的后生?生:茂腾腾的后生。师:“茂腾腾”一词,是什么意思?生1:充满活力。生2:元气淋漓。师:课文还从哪方面进行了描写?生:后生们的神情。师:课文哪里写了后生们的神情?这是一种怎样的神情?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沉稳、安定。生:课文还写了表演前的腰鼓。它是呆呆地,似乎不曾响过。师:(板书)呆呆不曾响过四、讲读第二部分(鼓响时)师:可是,一旦我们期待的鼓声响起来,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